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爬坡岁月 > 第87章 草台班子

第87章 草台班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在日记本里发泄一通。有时他也自己劝自己:没必要忧国忧民,全当你还是在牌坊中学教书。你一个平头百姓,位卑言轻,说话也没人听,起不了什么作用。按部就班,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按月领回工资,再写写文章。多投稿,争取多领通讯报道奖。银行政策这么好,不充分利用就可惜了。

调经济审判室之后,他写通讯报道的数量明显减少,发表得也不多。按照奖励标准,三季度能够领一千多块钱。样报样刊复印件和用稿通知单提交支行办公室了,等待审核。他想去打听兑现的流程走到了哪一步,又担心别人说他钻进了钱眼儿。等着吧!兑现的时候办公室自然会通知的,孙志雄和张清泉又不是不熟悉。

有一天,王加根正在写起诉状,楼下的A银行北街口办事处主任突然来找他,说孙志雄来电话,叫他赶紧去支行一趟。

“孙主任讲没讲是什么事情?”王加根问,内心里当然希望是兑现通讯报道奖。

“说是洪行长找你有事。”

洪远平?王加根有点儿紧张,一刻也不敢耽误,向郑庭长打了声招呼,就赶紧下楼去推自行车。骑车赶到支行机关,爬楼到五楼办公室,见到了孙志雄。

“来了。”孙志雄主动向他打招呼,急匆匆地吩咐道,“你快去洪行长办公室,他有急事找你,等好半天了。”

他快步来到洪远平的办公室。门没关,他敲了敲门板。

“来来来。坐吧!”洪远平脸色有点儿难看,指了指大班桌前的靠背椅。

王加根在靠背椅上坐下,与洪远平面对面。

洪远平从桌子上拿起两份材料,叫他先看看。

王加根瞟了一眼,见是起诉状:一份是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人民法院送来的,一份是孝天市人民法院卧龙法庭送来的。

“你看看这两个案子怎么弄?”洪远平显然非常着急。

王加根没有应声,开始认真地阅读起诉状。

一份起诉状的原告是孝天市燃料公司,状告A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营业部和A银行孝天市支行;另一份起诉状的原告是孝天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状告人行孝天市支行和A银行孝天市支行。一起案子涉及票据纠纷;另一起案子涉及国库券兑付。这些业务王加根没有接触过,不知道过错究竟在哪一方,更不知道这两起官司该怎么弄,两眼迷茫地望着洪远平。

“以前别人告我们,支行都是请律师代理。律师费花了不少,可官司从来就没赢过。”洪远平懊恼地说,“这次我不想请律师,两个案子都交给你去弄。官司打赢了支行给你奖励,输了也不怪你。反正请其他律师也是个输。”

听洪远平这样讲,王加根的压力就小了许多。管他呢,全当是实战演练。前段日子一直当原告,案子都是借贷纠纷,又有郑庭长庇护。官司虽然赢了,但体现不出他的水平。这两个案子是被告,官司又涉及其他银行业务,法官他都不认识,能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想到这儿,他莫名兴奋起来,还有点儿迫不及待。

“大同的那个案子马上就要开庭。你抓紧时间到营业室了解一下情况。”洪远平直接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我个人觉得,无论燃料公司索赔多少,责任不能全部由我们承担。我们的底线,是和大同分行营业部各承担一半儿的责任。”

“行。我先找具体经办人员问一下,查查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我相信你不会比那些专业律师差!”洪远平给王加根打气,又说,“去山西出差,可以到行政科借点儿钱。找左股长签字,就说我已经同意了。”

“好的,谢谢洪行长。”

走出行长办公室,王加根没有马上离开,在走道上迟疑了一会儿,又前往办公室,打听三季度通讯报道奖兑现情况。

孙志雄不在。办公室里坐着张清泉和小郭。

看到王加根,两个人都满面笑容地打招呼。那股热情劲儿,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不过,得知王加根是来领通讯报道奖,张清泉的脸色又晴转多云,为难地说,奖金已经从支行计财股领出来了,但出了点儿状况,暂时拿不出钱来给王加根。

“怎么回事?”王加根疑惑不解地问。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反正我手上的钱已经出水了。”张清泉支支吾吾,“你看能不能这样,等四季度兑现的时候,我把两个季度的奖金一起给你。”

王加根没吭声。通讯报道奖向来是按季度兑现,为什么这个季度的钱要拖到下个季度才发?

“你能不能把兑现明细表给我看一下?”

张清泉犹豫了一下,还是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表格,递给王加根。

王加根翻了翻,看到孙志雄和另外几个得奖的人都签了字,说明这些人的钱已经领走,只剩下他和张清泉两栏空着。张清泉负责发放,所有奖金都在他手里,签不签字无所谓。也就是说,唯独他王加根一个人的钱没有领。

“怎么会这样?是因为我领的奖金太多?还是因为我调离了支行办公室?”王加根对此想不通,红着脸与张清泉理论。

“钱真的出水了!我自己的钱也没有领。”张清泉同样成了红脸关公,又不肯道出其中的缘由。

王加根更觉蹊跷。他知道张清泉是个老实人,不会撒谎,肯定有苦衷。他不想继续为难张清泉,决定去找孙志雄。他坚定不移地认定,是孙志雄在其中捣鬼。孙志雄这个人虚伪得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笑里藏刀,口是心非。与这种人打交道,不能和稀泥,不能太老实。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自己该得的钱,一定去要讨回来。

“孙主任外出办事了,上午回不了。”张清泉说。

王加根果断地决定:“那我下午再来。”

下午见到孙志雄,他才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农运动会闭幕后,楚天广播电台新闻部的余主任来到了孝天城。作为东道主和业务合作伙伴,孙志雄和张清泉代表单位热情地接待了他。余主任的食宿都是他们安排的,张清泉还陪同余主任去双峰山风景区玩了一天。他们以为这样已经很够意思,没想到,余主任临回武汉时,索要九百元钱的车马费。孙志雄来不及申请这笔费用,就让张清泉挪用通讯报道奖金,暂时垫付。

“你的奖金多一点儿,我就让清泉先缓发你的钱,免得动静搞大了影响不好。”孙志雄这样解释,“余主任说,他回武汉后就弄几张用稿通知单,寄给我们作为补偿。等那几张用稿通知单的奖金兑出来后,就把该兑现给你的钱补发给你。”

这种安排听起来没毛病,但王加根还是觉得不舒服。

余主任这次来孝天城,还不是因为前期做了《董永故里A银行》专题节目?以功臣自居。那期节目的稿件本来是他写的,可广播时作者变成了“通讯员孙志雄”,用稿通知单也都寄给了孙志雄,与他王加根没半毛钱的关系。想起这事他就窝火!为了多拿通讯报道奖,孙志雄可谓费尽心机。想方设法与媒体单位拉关系,甚至弄虚作假。作品难以发表时,就撰写一些内部材料来充数。比方,向地方党委政府、人民银行和上级行报送的先进事迹材料,都作为通讯报道滥竽充数。周兴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让这家伙冒领了多少钱。

“就算是这样,我觉得也不合理。如果担心知道的人多了影响不好,至少支行办公室有通讯报道奖的人应该分担。”王加根理直气壮地指出,矛头直指孙志雄和张清泉。

孙志雄愣了一下,提不出反对的理由,只好从钱包里掏出三百元钱,交给张清泉:“余主任那九百元,就由我们三人垫付吧!”

领过通讯报道奖,走出银行办公大楼的时候,王加根碰到了副行长周兴国。他热情地与领导打招呼,没想到周兴国只是应付差事地哼了一声,神情冷淡地与他擦身而过。

这让王加根感到很难堪。

周兴国为什么对我不冷不热?未必有什么不当言论传到了他耳朵里?或者是他眼红我通讯报道奖拿得太多?政策是你们制定的,我才不管这些呢,老子就是要领得让你们眼红!招聘文秘人员时,你们要会写的。我现在发表的文章多了,多领了点儿奖金,你们又不舒服。哪有这样的道理?会不会是经济审判室审理的案子牵涉到了周兴国?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王加根自作主张地起诉不良贷款户,引起很多非议。特别是信贷人员和各办事处负责人,每天都提心吊胆,关注被起诉的单位或个人名单,害怕那些收不回的贷款是自己负责发放的。这并不是说,起诉了他们发放的贷款户,就会追究他们的责任,而是有可能拔萝卜带泥,扯出一些见不得阳光的猫腻。比方,毛陈镇一个姓宋的个体工商户,五年前在A银行孝天市支行贷款七万元,期限六个月,用于做生意临时周转,但这笔贷款至今还没有偿还,利息也只付了半年。案件被起诉后,郑庭长带人前去送起诉状副本。结果,宋老板在毛陈镇的商铺早已关门,住的房子也卖给了别人。几经周折,他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找到了宋老板。原来他在这里承包了一个池塘,转行养鱼,和老婆孩子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宋老板接过起诉状副本,仔细看了一遍,吞吞吐吐地说:“贷款是有这么一回事,但贷款金额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郑庭长疑惑地问。

“我当初得到的贷款是五万元,而不是七万元。”

“五万元?”郑庭长从皮包里拿出借款借据,伸到宋老板面前,“借据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七万元。你怎么说是五万元?还想赖账不成?”

宋老板瞟了一眼借据,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慢条斯理地告诉郑庭长:当时发放这笔贷款时,银行信贷股长蔡梅生提了一个附加条件,说是从七万元贷款里面,挪出两万元给蔡的亲戚用。他没有办法,只好无奈地答应了。

“借据上写的七万元没有错,但我只拿了五万元,另外两万元蔡股长拿去给他亲戚用了。”宋老板再次强调。

一听这话,郑庭长和王加根都惊呆了。

“这事可不能随便乱讲。”郑庭长非常严肃,“你能与蔡梅生当面对质吗?”

“当然能!我和你们一起去见蔡股长。”

就这样,他们带着宋老板回到孝天城。见到蔡梅生,宋老板非常热情地走过去,掏出香烟敬上一支。

蔡梅生已经不记得宋老板,疑疑惑惑地望着他。

宋老板非常吃力地自我介绍,提到了五年前的那笔贷款。

蔡梅生显然非常吃惊,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他若有所思地想了想,说这事时间太久了,自己没有印象。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谈吧!”郑庭长笑着建议道,“去北街口经济审判室,或者在附近找个吃饭的地方?肚子有点儿饿了。”

“行行行!中午我请客。”宋老板表现得非常大度,同意在附近找家餐馆坐坐。

一大干子人走出银行办公大楼,进入附近的一家餐馆。

坐定之后,蔡梅生眉宇间拧起的疙瘩才慢慢松开,对宋老板说:“你说的这事,我好像有点儿印象,但那个亲戚一直没有把钱还给我,我再去催催。”

“那你可得抓紧点儿!”郑庭长开始将军,“一个星期之内,如果那两万元贷款还上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过了一个星期还没有还上,我就要向你们银行的领导汇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一定督促亲戚马上还钱。”蔡梅生信誓旦旦,“不过呢,这事到此为止,再不要往外扩散了。”

就这样,蔡梅生很快就把两万元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送到了经济审判室。自那之后,他每遇见王加根,就像见到仇人一样,不理不睬,似乎满肚子都是火。

王加根之前当然没有预料到,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会得罪银行的同事。城区办事处主任都在抱怨他,信贷人员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说风凉话,嘲笑和讽刺他,对他进行攻击和谩骂。

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起诉。准备起诉哪笔贷款,还是先征求一下支行信贷股及相关办事处主任的意见,免得把大家都得罪干净了。不良贷款能不能收回,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何必那么卖力?学聪明一点儿,就像老易讲的那样,别人玩的时候,就陪着大家一起玩儿。表现得那么积极干什么,又有谁赏识你?只会遭大家嫉恨。回想起周兴国横眉怒目的态度,王加根这样劝自己。

回到北街口经济审判室,他好半天都平静不下来。

去了一趟支行办公大楼,感觉那边儿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垂直升降的箱式电梯已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