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海南 > 第26章 金江镇

第26章 金江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岛。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澄迈县,属珠崖郡。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澄迈县管辖4个乡,改珠崖郡为崖州,隶属崖州。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琼山设置琼州,仍隶属崖州。贞观十三年(639年),析琼山、澄迈领地增设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均隶属琼州。乾封二年(667年),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被黎民攻占,临机县划归崖州管辖。贞元五年(789年),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置琼州都督府,同时罢崖州都督府,隶属屋州。五代十国时期,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琼州之地省颜罗、曾口两县,曾口县地(辖区约今澄迈县的瑞溪、新吴、永发3个乡镇,今定安县的新竹镇等,今屯昌县北部等地)划入澄迈县,曾口县治在今永发镇博罗村。宋代,开宝五年(972年),澄迈县管辖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废崖州,以其地入琼州。熙宁六年(1073年),海南置琼州,设琼管安抚司,隶属琼州。宣和元年(1119年),琼管安抚司改为琼管安抚都督,隶属琼管安抚都督。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琼管安抚都督改为琼州路安抚司,澄迈县隶于琼州路安抚司。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琼州路安抚司改为琼州安抚司,澄迈县隶属琼州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直隶琼州府。清代,初袭明制,澄迈县仍直隶于琼州府。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创建金江行署。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行署办公。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7月,澄迈县隶属琼崖绥靖处。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隶属琼崖镇守府;同年9月,隶属琼崖绥靖督办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夏,隶属琼崖道。民国十年(1921年),隶属琼崖善后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隶属琼崖行政区委员会;同年11月,隶属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隶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隶属广东省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7月,又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8月,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隶属琼崖战时党政处;12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4月,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同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海南各级政权全部解体。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迁进,接管澄迈县;同年5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4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58年12月1日,澄迈和临高两县合并,初称金江县。1959年3月22日(一说1959年1月13日),改称澄迈县。1961年5月30日,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1967年3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直隶海南省。行政区划区划沿革清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间(18751911年),设置恭贵和永泰两乡,下辖41个都共358个图。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都图设警察区署,实行保甲制;不久又废警察区署设民团,实行里甲制;后又废民团设区公所,恢复保甲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立6个区公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设5个区,15个乡(镇)。1950年5月,全县设立5个区、57个乡(镇);1952年8月3日设立6个区、57个乡(镇)。1953年3月,设立6个区、105个乡(镇)。1957年8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4个乡(镇)。1958年9月20日后撤销乡(镇)建制,设立6个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后,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立16个区、1个区级镇,下辖145个乡,1021个管理区。1986年11月后,撤销区公所和小乡建制,全县设立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45个村委会,1021个村民小组。1989年,乡镇辖下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村民小组复名为村民委员会;1995年,管理区改名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1998年全县共有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1999年,澄迈县辖金江、长安、太平、美亭、山口、加乐、文儒、石浮、永发、新吴、老城、白莲、马村、福山、桥头、中兴、仁兴、瑞溪等18个乡镇,村(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1038个。2002年7月,实行乡镇调整,全县设镇10个,村(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1120个,自然村826个。2005年,全县有乡镇10个,村(居)委会165个,村民小组1002个,自然村813个。2007年,澄迈县华侨农场实行体制改革,组建大丰镇,实行镇场合一,一个区域、两块牌子。2010年,全县辖金江、老城、福山、桥头、瑞溪、永发、中兴、文儒、加乐、仁兴和大丰11个建制镇:年底,全县有村(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961个,自然村867个。区划详情截至2022年8月,澄迈县下辖11个镇和金安筹备组,191个村(居)委会,有3个国营农场、1个省直属林场。县人民政府驻。镇社区行政村农场生活区建国社区、中山社区、文化中社区、文化北社区、城东社区、向阳社区、钟寨社区、光明社区、城西社区、江南社区、长安社区、城中社区、金山社区、金马东社区、立新社区、华成社区、千秋社区、金马西社区大塘村、村头村、大催村、塘口村国营金安农场国营金安场部社区国营金安农场金安作业生活区、国营金安农场潭烈作业生活区、国营金安农场新田作业生活区、国营金安农场吾录作业生活区、国营金安农场书富作业生活区参考资料: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澄迈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9°23′20°01′,东经109°45′110°15′之间。北临琼州海峡,东接海口市、定安县,南邻屯昌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连儋州市、临高县。陆地东西宽56.25千米,南北长70千米,全县陆地总面积2072.9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70.53平方千米。澄迈县人民政府详情?地址:海南省澄迈县文化北路108号机关大院北7幢电话:(0898)67630782标签:政府机构各级政府区县级政府在附近找到这里去从这里出发酒店餐馆银行医院公交站海南省澄迈县椰岛大道19号澄迈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25Baidu-GS(2023)3206号-甲测资字11111342-京ICP证030173号-Data?百度智图澄迈县地质澄迈县的地质历史,始于古生代地层。在距今4亿一5亿年的奥陶一志留纪,地壳急剧下降,并形成西南东北向的拗陷带,海水从西南方向入侵,沉积一层页状建造和类复理石建造岩石。志留纪末,发生加里东运动,地壳隆起,遭受剥蚀。晚古生代石炭纪时,地壳发生沉降,再度出现海侵,在凤朝田村至加月村一带沉积一些层以沙泥质岩石为主体的岩石。澄迈县缺失中上石炭统和二迭系的沉积,表明澄迈县在3亿年前的下石炭世末已全面褶皱上升为陆。晚二迭世末发生的华力西运动,几乎波及整个海南地区,使古生代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变形,形成东北向的褶皱构造带,随着这次构造盍运动,还伴有大规模的华力西一印支期花岗岩的侵入。中生代全县继续隆起上升,遭受剥蚀,仅在一两处(新吴、山口乡太彦)白垩纪山间盆地内堆积有陆相红色碎屑岩的沉积,同时伴随有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形成分布于效古至南方水库一带的花岗岩,以及山口乡田坡村一带的流纹岩。新生代时南部和北部在构造上表现差异极大,王五至文教断裂以南(相当于大塘河、南渡江以南)的继续隆起,遭受剥蚀,而北部(王五至文教断裂以北)则为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的一部分。该盆地在新生代早期的下第三纪时沿着东西向断裂呈阶梯状陷落,形成断陷,沉积层杂色的以陆相(冲洪积相和湖泊相)碎屑堆积为主的地层,最厚达2000多米;上第三纪时南海海盆扩张海水侵入,堆积了厚达1000米的滨海一浅海相沉积;这说明距今1200万一2500万年的上第三纪时琼州海峡雏形已经形成,使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第四系以河流相为主;沉积相的特征及其变化,反映了县北部新生代时期地壳从局部断陷沉降(早第三纪)发展为大面积断陷(晚第三纪),再转变为隆起(晚第四纪)的复杂演化过程。在这时的每一个地质发展阶段上,均伴随着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并形成大面积的岩被和众多的火山堆,堆积厚达100多米以上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这些特征标志着北部在构造上的活动。地形地貌澄迈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岗地,占总面积45.6%,中部为南渡江沿岸河积平原,占总面积14.6%。北部为台地和滨海冲积平原,褶皱明显,占总面积的39.8%;地势最高点为大王岭,海拔513米。丘陵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中兴、仁兴、加乐、文儒、石浮一带,面积6.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37%。其岩性组成有花岗岩、沙页岩、红色砂岩、变质岩等。丘陵地按高度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为250500米,面积9253.34公顷,占总面积4.53%;低丘陵为100至250米,面积5.67万公顷,占总面积27.74%。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岭有大王岭、白石岭、尖石岭、苦香岭、美朗岭、南味岭、九乐山、六芹山、风门岭、花公岭等52座。台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山口、太平、金江、美亭、白莲、老城、大丰、福山、桥头一带,高出海面50-100米。表现形成有孤立的火山锥、火山口和广阔的火山台地,由更新世喷发的火山岩组成,面积8.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99%。平原阶地: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太平、长安、瑞溪、新吴、永发等南渡江沿岩地区、由沙壤和黏土组成的南北两大片河积平原。如罗浮洋、太平洋等;北部的老城、马村、桥头等地,是由海岸风浪堆出沙堤和沼泽地组成的海积平原,受河流的冲刷和海潮作用,在河流低阶地下部、河谷以及海成沙堤。气候澄迈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影响大,光照充足,高温多雨,雷暴多,台风频繁,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最冷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比年均气温23.8℃偏低5.06.4℃之间。全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雨量分布不均,时空变化大。气温19992010年,澄迈县年均气温24.2℃,年际变化在23.324.7℃之间,变幅1.4℃。2010年高温年,年均24.7℃。全年各地年均气温差异不大,一般在23.5℃左右,其分布状况是,中部略高,南北稍低。澄迈县年中高温天气多出现在67月,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4℃。常出现高温纪录,极端平均气温为29.8℃;极端高温日出现在2007年4月1日,为41℃,全年有9个月(311月)平均气温都在21℃以上。常年最冷的天气多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17.5℃,月际变化在13.420.2℃之间。极端低温月为13.2℃,出现在1999年12月24日;极端气温日为2.0℃。温差小,年均气温日较差为8.5℃,各月一般在7.49.5℃之间变动,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降水澄迈县雨量分布不均,干雨季分明,雨季平均降水量1485毫米,占年均雨量的83%,其中,59月雨量较多,5个月总量为1307.9毫米,占年均雨量的7%;干季雨量占年均雨量的17%;其中,12月至次年3月雨量最少,4个月总雨量119.5毫米,仅占雨量的6.7%;常出现历史性冬春缺水月最多雨量1133.2毫米,出现在2010年10月,月最少雨量为3.4毫米,出现在1999年2月。年均雨日为162天,最多年份189天,最少年份123天。水文河流澄迈县境内共有大小河道20多条,总长250.1千米。南渡江澄迈段是澄迈县河网之主纲。自西边流入南渡江的河沟有:荔枝湾沟、风朝田沟、石鼓岭沟、九乐山沟、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