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海南 > 第26章 金江镇

第26章 金江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沙河、大堀沟、中贡河、大塘河、汶安河等;自东边流入南渡江的河沟有大岭沟、贤口沟、石弄花沟、合水沟、南味沟、加蟹涧、奉水涧、牛温坑溪、效古涧、太平溪、东排洋溪(又名海仔河)、仁格河等。县北部有美未河、美素河(又名花场河),双杨河(又名销阳河)等流入大海。境内流程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南渡江、大塘河、澄江、海仔河、汶安河、绿现河、龙洲河、花场河、双杨河、下岭河等14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的还有北潭溪、加潭溪、北文溪、排坡溪、老城溪等。海洋澄迈县海岸线东起拨南村,与海口市分界;西至桥头镇包岸村,与临高县毗邻。内湾海岸线全长89.84千米,外湾海岸线全长37.50千米。海域总面积470.53平方千米,约占全县陆地面积二分之一。特点:澄迈县海域海水深度较大,平均水深为40米。海域海水温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南北相差小。表层平均温度为25.3℃,最高温度达33.7℃,最低温度为19.0℃。海域海水盐度较大,常年盐度变化不明显,南北盐度相差不大。表层平均盐度为29.5‰,最高盐度达32.8‰,最低盐度为15.5‰。潮汐:据1988年秀英基面实测资料分析,澄迈县海域涨潮历时平均为14小时25分钟,落潮历时平均为9小时35分钟,落潮历时年平均潮位为1.25米,年最高潮位为3.78米,年最低潮位为0.13米,年平均潮差为1.60米,年最大潮位为1.70米,年最小潮差为1.36米。土壤澄迈县土壤分为水稻土、砖红壤土(赤土)、潮沙泥土、菜园土、滨海沙土、石质土6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164个土种、11个变种。植被澄迈县境内植被有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约8.8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41%。有大戟科、山荔枝科、无患子科、桃金娘科、桑科等热带次生林;仁兴、中兴地区多为橡胶及热带次生林、经济林和灌木林。中部平原阶地、北部阶地台地、沿海地区多为人工林和经济林(包括橡胶林)2010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52%以上。自然灾害台风1999-2010年,影响澄迈县的台风(含热带低压)共计33次,年平均3次:最多年6次(2009年),最少年为零(2004年、2010年)。年发生率为97%。按台风影响程度,一般影响出现17次,占累年的51%;中度影响共出现13次,占累年的40%;严重影响共出现3次,占累年的8%;严重影响的台风,年发生率为29%,即约3年一遇。初台风平均始期在7月上旬。瞬间极大风速33米秒,向西北;平均最大风速25米秒,风向西北。日最大雨量为349.3毫米,过程最大雨量为433.1毫米。水灾旱灾1999一2010年,澄迈县发生过2次洪涝,年均为0.1次,即每10年发生一次。洪涝多由台风带来的连续暴雨(日雨量80毫米)所造成。全县年均暴雨日为7天,最多是2000年和2010年各13天。2004年,澄迈县出现旱情229天,年中最长一次连旱是97天,开始时间是2004年9月26日,终止时间在2004年12月31日。2005年,澄迈县出现旱情227天,年中最长一次连旱是131天,开始时间是2005年1月1日,终止时间在2005年5月10日。其他灾害龙卷风:2001年2月,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引发龙卷风天气,澄迈县房屋损坏、瓜菜等损失共计572万元。低温阴雨:1999一2010年,澄迈县共出现低温阴雨天气6次,年均0.5次,最多年为24天,出现于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冰雹:19992010年,澄迈县共出现冰霞天气2天,年均0.2天,其年发生率为15%,即7年一遇。其地理分布是中部,南部山区较多,北部沿海地区较少,冰雹的移动路径与龙卷风基本相似,自西南向东北。清明风:1999一2010年,澄迈县受清明风影响有4次,年均0.35次,清明风一般持续35天。此外,个别年也出现干热风影响早稻的结实率;寒露风对晚稻的抽穗扬花也有一定影响。自然资源水资源澄迈县地表水流程面积2564.1平方千米,常年流水量3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3.651亿立方米,分为南北两大地区。北部地区福山至美亭以北水文站钻孔透露,上新统地层24个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为贝壳沙砾岩,沙砾卵石中粗砂,砂质亚砂土。厚度2570米。大拉钻孔水位深49米,东水港钻孔水位高出地面5.73米,单位水量分别为0.64升秒、1.51升秒。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澄迈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11个大类310种。其中,有水稻、陆稻、玉米、高粱、狗尾粟等谷薯类,白菜、芥菜、苋菜等蔬菜类,冬瓜、黄瓜、土瓜等瓜类,荔枝、龙眼、波罗蜜等果类青豆、赤豆、黄豆等豆类,红藤、白藤、黄藤等藤竹类,忍冬、决明、草决明等中草药,菊花、蒜莉、木芙蓉等花草类,花生、芝麻、油菜等油脂类,咖啡、胡椒、香茅等经济作物,石梓、香楠、胭脂等木材类。动物资源按生物学分类,澄迈县拥有动物资源共10个大类228种。其中,有黄牛、水牛、羊等哺乳类,鸡、鸭、鹅等鸟类,金钱龟、水鳖、蜥蜴等爬行类,青蛙、蟾蜍、树蛙等两栖类,黄鳝、罗非鱼、鲤鱼等淡水鱼类,麻鱼、海鳗、马鲛等海水鱼类;有蝗虫、蜂、蜻艇等节肢类,海星、海胆、海参等棘皮类,河蚌、蚬、蜗牛等软体类,蚯蝴、水蛭、山蛭等环节类。矿产资源澄迈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黄金、白银、水晶、泥煤、铅锌、赤铁、高岭土、锰、花岗岩、玄武岩等。石油:位于福山一带。经中奥合作勘探福山凹陆地石油,按金凤南1号探井获得高产油气流,经放喷计算,日产原油228吨,天然气11.3万立方米。石英石:位于南蛇岭,又称南蛇岭硅石矿。总藏量50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为含硅99.5%,耐火度为1547.6T。矿床露天,宽80米,长12千米。石灰石:位于石浮热水溪、高田坡等地,总储藏量1070万吨,方解石占99%以上,平均含石灰钙(CaO)53.92%。矿石多为一级品,是较好的水泥、石灰原料。当地群众已开采多年,矿床土层深,开采难度大。黄金:矿点一位于文儒镇金沟岭,属沙金,每立方米土壤含沙金0.06克。民国期间已开采。矿点二位于仁兴乡马牯岭,属小型黄金矿,于1991年零星开采。白银:位于仁兴镇银孔岭。此岭为澄迈县与儋州市分界岭,两县市农民从两侧开采,县界内已开采矿点9个,系银金共生的小型矿。水晶:矿点一位于仁兴镇美合岭,矿床长5.5千米,宽3千米,6条矿床有3条露出地面,大的矿苗1517毫米,至今还没有开采、矿点二位于银瓶岭,海拔237米,是澄迈县和屯昌县交界岭,系白银、水晶矿,当地农民已零星开采。泥煤:分布在瑞溪镇加巨一带。20世纪60年代初,曾组织开采,因煤龄幼、质量差而停止。高岭土:分布在九乐山、瑞溪镇和山口乡等地,当地农民已开采,用以制作日用器具和建筑材料。石墨:分布在文儒镇石浮水井村旁,经探明,有开采价值。铅锌:分布于加乐镇加桐村西北侧。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小规模开采。软锰:分布在山口乡横滩村旁,质量好,有开采价值。花岗岩石:分布在文儒镇的山猪岭、加朗园、虎头岭,加乐镇的石桩岭,仁兴镇的山水岭,中兴镇的东岭、大石岭、土龙村旁等地区,储藏量大,已陆续开采。玄武岩石:分布在福山镇的永文岭、虎岭、福山水库东侧,桥头镇的雷公岛,林诗岛等地。储藏量大,有开采价值。雷公岛、林诗岛的玄武岩风化石,保存完整,是研究海岸地质结构较有代表性石材资料。此外,仁兴镇的石鼓岭铜矿,永发镇的新吴石壁岭铁矿,中兴镇的二步岭磁矿等,均有开采价值。人口2023年末,澄迈县常住人口50.6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7%。全年出生率9.10‰;死亡率7.02‰。从年龄结构看,1-14岁人口20.15万人,15-64岁人口65.55万人,65岁以上14.29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澄迈县常住人口497953人。全县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等3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8.03%,少数民族人口占1.97%。政治系统职务名单县委书记盛勇军副书记徐涛县政府县长徐涛县政府副县长林瑞文、李智楠、曾海燕、王上明、黎凯、洪海波、蔡笃汉、邵一持县□□会主任孙泽文副主任潘思群、周有健、欧阳斌、伍楚君、曾海燕参考资料(领导信息截至2024年12月):[23-24][51-53][55-57]经济2023年,澄迈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31亿元(不含保税区),比2022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67亿元,比2022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90.11亿元,比2022年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3亿元,比2022年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6:18.2:57.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2、1.7、6.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178元,比2022年增长8.8%。2023年,澄迈县全口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7亿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42.45亿元,同比下降15.8%;地方非税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3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99亿元,同比下降3.7%。分税种看,企业所得税9.95亿元,同比下降9.5%,个人所得税4.48亿元,同比下降58.1%,增值税18.62亿元,同比下降6.9%。?2023年,澄迈县固定资产投资203.05亿元(含跨区域项目),同比增长1.8%,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3%,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8%,产业投资下降6.0%,公共服务投资增长17.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2023年,澄迈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7元,比2022年增长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82元,同比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3元,同比增长9.1%。2023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75元,比2022年增长10.4%。第一产业2023年,澄迈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46亿元,比2022年增长5.0%。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1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5.2%,林业产值增长26.7%,畜牧业产值增长1.4%,渔业产值增长4.1%。粮食总产量19.04万吨,同比增长11.8%;蔬菜产量87.93万吨,比2022年增长3.5%;水果产量47.76万吨,比2022年增长6.6%;生猪出栏量45.53万头万头,比2022年增长8.7%,猪肉量3.89万吨,比2022年增长15.9%;禽类肉量5.69万吨,比2022年增长3.3%;水产品产量11.27万吨,比2022年增长2.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2.86亿元,比2022年增长6.4%。第二产业2023年,澄迈县工业增加值57.9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2.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24亿元,比2022年增长21.5%。2023年,澄迈县工业分门类看,采矿业比2022年增长13.1%;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比2022年增长3.5%;制造业比2022年下降1.6%。分行业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比2022年增长5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2022年增长2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2022年增长3.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比2022年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比2022年增长1.4%。第三产业2023年,澄迈县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458.32万平方米,增长10.3%,其中2023年新开工面积70.20万平方米,下降41.4%。全县房屋销售面积53.22万平方米,比2022年增长53.7%;销售额60.87亿元,比2022年增长33.2%。全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412.26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28.9%;其中过夜游客人数226.16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26.5%。全县旅游总收入35.85亿元,比2022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