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凤来仪 > 第225章 逃难

第225章 逃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臣、篡臣、国贼五等。其昭臣子当忠君,然亦需达权通变焉。

忠,古之臣道之纲领也。臣当以忠鲠为基,以仁渥为本。非独殚诚事君,且当悯民之阽危。忠有大忠、次忠、下忠之异,盖谓臣当敢忤君命而利于君,或进正谏以弼君也。

为臣之道,尤崇德懋。文官之官德,可括为至忠、守道、公正、诚信、慎密、廉潔诸事,以为臣具此德,方能善翊君以理邦畿。

臣当矢志効忠上,恪恭厥职,弗贰弗逡。逢繁剧之局,需展智筭,且能韫椟,勿轻泄其志,以维全局之雍熙。

臣宜善睦上下左右之伦,娴于御众之术,以隆其威柄。其要责在佐上,为上筹筭,助其克成,共襄大业之兴。且当孳孳向学,进己之能,以善践其职,为上与全局殚精毕力焉。

第四个,为官之道:

莅官之要,贵在贤明、公正、清平。若夫贪污受贿、投机取巧、擅权妄为、虚言诳世之类,皆严令所禁也。

守官者,宜和乐简易,爱民如父母之爱其子。当秉公正、公平、客观、公开之则,秉公行事,不徇私情,弗施特惠,不为政治所扰,不为利欲所惑。

以信守为尚,诚而有信,恪尽职守,弗私纳赆仪,弗贪财富,不施特惠,不妄发文牒,不徇私情焉。以慎独为要,于独处时亦能自守,弗图私利,不任亲故,无官僚之习,无贪墨之行,无权钱之交易。以勤政为务,勤谨周细,无虚言诳世,无稽延庶务,无拖欠薪俸,无贪污受贿,无投机取巧,无擅权妄为。

为官者,当以民为本,心系黔首。上者,民之表也,当以身作则,树良范于庶民,引其前行。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善治之道也。

第五个,权谋之道:

权谋之道,盖为竞权、守权、拓权之术焉。权者,驭众从己之威赫也。

权谋逾于仁义之樊篱,无绳墨可依,独“为达厥功,弗择手段”而已。其合理性寓于结局,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则称尊,败则为虏”是也。

夫德者,本为人伦之基、善道之准。然于权谋之域,德之与权谋,犹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德可作权谋之舟楫,载权谋以行于仁义之波;亦可成权谋之壁垒,御奸邪以护权柄之固。然不可全溺于德,若胶柱鼓瑟般全依德而行,恐为权谋所困。盖权谋之事,变幻叵测,唯善用德之表里,方能游刃有余。

权谋之术,首察人性之趋利而避害,临事善用斯端,以博厚利,惟以结果论勋庸。

德于权谋,或为利器,或作韬晦,善驭之则善矣。

献策之际,先呈谲怪之策,经龃龉而遂初志。

权谋之中,身誉之理綦重,宜韫椟藏珠,待时以彰厥声,立范则以塑仪型。

纯善之行难施,宜外弘儒道之仁,内用法家之术。

防权之专擅,亟更戍、易职,施揄扬以削其势。挑纷争以制衡,保己之控驭。

于忤意之事,阴施谲计,俟怨怼盈积而后图之,善假手以除异己。

取法于上,仅获乎中;综群智,当独断。

第六个,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纷繁复杂,兹详述之。

“为政在人”,主张选拔贤能之士,“选贤与能”乃致社会信睦之先。且君上表率作用,尤不可忽。盖统治者以德行垂范,民自循于轨。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意也。

教育者,治国之基石也。“有教无类”,以道德之化育,提民之质。且因材施教、启发为教,以育德才兼备之民。

治国当以仁爱为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以臻社会之平,此“仁者爱人”之践也。礼者,“齐之以礼”之谓,尊、度、律之旨存焉。礼非独束行,更涵内德,若“克己复礼”,抑私欲以合于邦范。

治国宜持适度之则,避于极端。“和而不同”,和于邦而容异,显平衡决策之智。

刑律之事,亦关宏旨。“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刑能止奸,赏能戒过,则国治而强;若刑不能去奸,赏不能止过,必致乱矣。治民能绝大恶,察小过,则国治国强。

“为无为,则无不治”,以“道法自然”为根,政宜辅而不主社会之进。倡“君无为而臣有为”之辩,权分而调治之动与主之矛盾。反峻法苛刑之逆人性者,立合道之社会架构,“以正治国”,以无形之规约民之行。

“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能制天下者,先制其民;能胜强敌者,先胜其民。“道”虽无为,然有其律,万物循之。治国以“无为而治”,即循制度之规,束臣民之行,使皆遵法守度。

第七个,统驭之道:

夫统驭之道,深奥难测,然其要可析为三端。

其一,揽权。独揽军政之权,防权柄之散涣。纲纪操于一己,方能令行禁止;若权分于众,必致政令壅滞。如此,方可掌控国之大势,如臂使指。

其二,御臣。驭臣以智,操柄以衡。善御群臣,掌国之政枢,推行政令若行云流水。君上需洞察臣下之优劣,因才施用,使各尽其能,以成治国之功。

其三,固位。恒存警觉之心,杜犯上之乱萌。天下纷扰,奸佞难测,君主当明察秋毫,防微杜渐,以固君主之尊位,保社稷之安稳。

统驭之论云:“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此六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效韩非之学,修此六端之能,方可获攻城略地、运筹帷幄之妙法。

道者,变也。天地、人、社会皆变,治世之法亦随变而迁。统驭之术,“法”“术”“势”三者,如鼎之三足,不可或缺。“法”以立规矩,“术”以驭群臣,“势”以树权威。

昔云:“爱则下顺,威则上立。”以仁爱抚下,使众心归向;以威严立上,令纲纪肃然。恩威并施,可保组织之稳,致行事之高效。

人君当明存亡之枢机,守此枢机而弗失。且夫德厚足以服众,量宏足以容物,身先足以率人,轻财足以聚贤。德才兼备,方能为万民之主,领国家走向昌盛。

苏江酒看完,大为震撼。她笑道:“燕国重武,因又是女子,所以没有多少文人愿来燕国入仕。如今天降大才,真是天佑燕国。”

施萍对苏江酒行了一礼,“景王谬赞!”

苏江酒将这些文章收好后,嘱咐道:“本王即刻进宫,向陛下谏言,将这文章刊印成书,置于国子监,供学子研习。施大人回府静候便是。不出一月,你的书必能传于燕国街巷。而你的书名,本王也已想好,就叫七谏,如何?”

施萍闻言,心中顿时悲喜交加,“七谏著书,书传万世。”施萍热泪盈眶,多年著书立传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她对苏江酒行了一礼,“多谢景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苏江酒看出了她眼底暗藏的喜悦,轻叹气,“事不宜迟,本王先去了。你回家静候佳音吧!”

苏江酒语毕,都不等施萍说话,便转身自顾自离去。

翌日,庭院中,春色满园?,草长莺飞。

苏江酒一人来到院中小亭,她吩咐名厨给她做了几盘糕点,让下人端着茶水糕点放到亭中桌上。

她就一人欣赏着院中风景,吃着糕点,品着浓茶,好不自在。

良久,杜沂来到亭中,见到苏江酒后,下跪行了一礼,“杜沂拜见殿下!”

“起来吧!”

“谢殿下!”杜沂站起身

“那日朝堂上的事,你做的不错!”

杜沂行了一礼,“是殿下聪明过人,杜沂不过只是听令行事。”

“你身上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杜沂不明白苏江酒何意,便问道:“殿下请明示。”

“你不死,无法离开燕国。杜国公不会放过你,本王也不敢留你在世间。”

一番解说,杜沂明白了苏江酒言下之意。苏江酒思虑周全,想要杜沂的一件贴身之物,来证明杜沂已经死了。

杜涵与苏江酒有过节,而今日在大殿上,是因为杜沂的证词,才会间接害死杜涵,若以后旧案重审,那杜蝉第一个要抓的便是杜沂。

但今日苏江酒如果杀了杜沂,那么杜蝉只会认为,是杜沂因为帮苏江酒办事,苏江酒害怕杜沂以后会背叛自己,从而灭口。

这样,杜沂一个死人,杜蝉即便有心重审旧暗,可杜沂却已死无对证,她也少了重要的人证。这样对苏江酒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杜沂从手腕上取下一根红绳,递给苏江酒。苏江酒接过后,杜沂解释道:“殿下,这根红绳,是父亲送给我唯一的遗物,我一直戴在手腕上,从不离身。今日,为了朝暮,我愿意把它交给殿下。”

苏江酒微微点头,“好,本王在后院安排了马车和三名侍卫,护送你和朝暮离开。”

杜沂心下明白,苏江酒派人护送,无非是要确定杜沂离开了燕国,她才会放心。

杜沂跪下,行了一记大礼,郑重道:“殿下,您的大恩大德,杜沂永生难忘!杜沂谢过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苏江酒挥了挥手,“去吧!”

“是!”

语毕,杜沂转身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