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绝胜南陌碾成尘,玄幻魔法,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在线阅读">

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 > 第21章 科普番外(1)[番外]

第21章 科普番外(1)[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枯燥考证预警,可跳过)

关于白居易父母婚姻

白居易父母婚姻共有三种观点,首先我们要看三种观点的共同论据:《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以下简称《白氏墓志铭》)节选。

“夫人大原白氏,其出昌黎韩氏,其适颍川陈氏,享年七十。唐和州都督讳士通之曾孙,尚衣奉御讳志善之元孙,都官郎中讳温之孙,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韩城令讳钦之外孙,故鄜城尉讳润之夫人,故颍川县君之母,故大理少卿襄州别驾讳季庚之姑,前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白居易、前秘书省校书郎行简之外祖母也。”

从上面这一段我们能短暂捋捋白居易的祖宗们,同时通过《襄州别驾府君事状》(白季庚墓志铭)和《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白锽墓志铭)印证。

白居易父系:【尚衣奉御】白志善-【和州都督】白士通-【都官郎中】白温-【延安令】白锽-【大理少卿襄州别驾】白季庚-白居易

(kimi一开始跟我说白志善是白士通的儿子!倒反天罡!)

白居易母系之父系:陈璋-陈润(婚太原白氏)-白母陈氏-白居易

白居易母系之母系:韩钦-昌黎韩氏嫁太原白氏-祖母白氏嫁颍川陈氏,小于白季庚2岁-白母陈氏-白居易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根据《白氏墓志铭》,祖母白氏既可以和白锽平辈(故大理少卿襄州别驾讳季庚之姑)

又可以和白季庚平辈(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

白锽和白季庚是父子,这里必然有一个平辈是错的。

观点1:亲舅甥婚

支持者:罗振玉、陈寅恪、顾学颉

罗振玉首先根据《白氏墓志铭》提出这一观点。陈寅恪认为白居易写外祖母是白季庚之姑与上文世系表冲突,是为了掩人耳目。唐朝也排斥亲舅甥婚,白家舅甥婚可能是因为西域胡姓旧俗残留。

陈寅恪又根据结婚时白季庚41,白母陈氏15提出结婚年龄不正常,唐朝人不应该41岁才初婚。又因为白居易没记载可能有的父亲原配,陈寅恪怀疑白居易父母婚配有难言之隐。

观点2:中表婚(表兄妹婚)

支持者:岑仲勉、陈之卓

岑仲勉认为唐朝亲舅甥婚明确犯法,《白氏墓志铭》中的“第某女”则是“女弟”之误,所以白氏与白季庚是姑侄关系,白季庚和白母陈氏应为表兄妹。

顾学颉提出反对。他引用《白氏墓志铭》中的“惟夫人在家以和顺奉父母,故延安君(白锽)视之如子”;又说“延安终,夫人哀毁过礼,为孝女”。所以白氏是白锽的女儿是“明白无误”的。

岑仲勉继续举证据。他说白氏母亲是昌黎韩氏,但白锽妻子是出自河东薛氏,所以白氏应该不是白锽之女。(我:?那续弦怎么算?)

顾学颉十动然拒。他说韩氏可能是白锽的继室或侧室,这些不足以动摇他举的证据。

80年代,陈之卓写文支持岑仲勉。他提出据白季庚墓志铭和《白氏墓志铭》,白季庚之母河东薛氏,而白氏母昌黎韩氏,所以白季庚与白氏非一母所生。他考定韩氏非白锽继室,也非妾媵、外室,判断“白季庚之父巩县令白锽与陈夫人之父延安令,不是同一人 ”。

他说延安令应讳“湟”,是白锽之叔,与白居易曾祖父白温同辈。湟、锽二字在唐代读音不同,不犯家讳。到了宋代,湟、锽二字同音,宋人为避叔、侄同名,改“湟”为“锽”,将两人合为一人,造成白氏世系的紊乱。

所以延安令白湟与韩钦女所生白氏与白居易祖父巩县令白锽为从兄妹,白季庚与白母陈氏是中表婚。

观点3:从舅甥婚

支持者:平冈武夫

平冈武夫《白居易的家庭环境问题》提出《白氏墓志铭》的“季庚之姑”,应当同日本左蓬文库本,作“季庚之外姑”。“外姑”即妻子的母亲。

他还认为“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一句有误,“锽”字当是金字旁某字之误,白氏之父是白温六子之一,娶韩氏,生女嫁鄜城尉陈润,为陈白氏。白居易父母乃从舅甥婚配,而非亲舅甥为婚。

(作者碎碎念:

是的,我怀疑“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原来应该是“延安令讳锽之弟某女”!

如果是从舅甥婚,就能解释白季庚和白母陈氏能在禁止亲舅甥婚的唐朝成功结婚。

“惟夫人在家以和顺奉父母,故延安君(白锽)视之如子”和“延安终,夫人哀毁过礼,为孝女”这两句,也可以解释为“视之如子”(因为本来是侄女)和“为孝(侄)女”。

按照中表婚说的兄妹,这“为孝女”多少诡异了。

从舅甥婚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白季庚母亲为河东薛氏而白氏母亲为昌黎韩氏,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亲兄妹嘛。

对于中表婚,如果改锽为湟,白氏就会往上升一辈,相应的前面从白志善到白温的世系称呼都要改。如果有谬误不至于有如此多处吧?

相对而言我更支持仅改动“季庚之姑”一处的舅甥婚。

而《白氏墓志铭》里,也只有“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一句格式与其他明显不同。如果白氏真是白锽之女,为什么不写成“延安令讳锽之女”?

但这种说法最大的疑点就是为什么白氏自己的墓志铭里居然没亲爹的名字。

以上仅是作者猜测,大家随意看看)

关于白母陈氏精神状态

根据白居易《伤远行赋》、《奏陈情状》,白母陈氏自从贞元十年白季庚去世后,一直到元和六年去世,支持家庭,操劳过度,一直有病。

白居易晚年与僧如满交好,僧如满的弟子又与高彦休交好。高彦休在《唐阙史》中写白母陈氏有“心疾”,“忧愤发狂,以苇刀自刭”,应该是有依据的。

白母陈氏死因“因看花堕井而死”也出自《唐阙史》。

陈寅恪猜测,白母陈氏的精神病可能是因为婚配不合礼法,导致她以悍妒著名,最后发狂自杀。

另:白居易在父亲白季庚墓志铭里把母亲称为“孝女”、“顺妇”、“慈母”,不过墓志铭这种东西基本都是要把人往死里夸的,未必能信。

真要看能多往死里夸的请看渣渣贺兰敏之的生平和他的墓志铭。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