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仙家?”
“这位是大明建文皇帝,误入冥界,遇其叔父湘王冤魂纠缠,幸得地藏菩萨解救,了却前尘恩怨。他阳寿未尽,却困于冥河前,地藏坐骑谛听前来求助,希望我带着法器横跨三界,引他回到人间。那湘王怨魂,自有地藏菩萨超度。”
玉如寒点头,“原来如此。师尊,降龙罗汉前来拜会,正在丹房等您。”
师尊闻言甚为欢喜,”快快有请。”
玉如寒请进师尊,望着满面困惑的陆一南微微踌躇,师尊停下脚步,“他是六百年后的有缘之人,邀他一并前来。”
玉如寒抬起拂尘,笑意温暖,“有请建文帝,这位先生,如何称呼?”
“陆一南。”
“有请陆先生。”
陆一南迈步而入,他不敢相信这不是cosplay,白衣就是仙家,龙袍就是君王,方才说起建文皇帝和湘王朱柏,难不成这人是朱允炆?他是皇帝?明朝来的?
罗汉身着僧衣,手持佛珠,见到师尊,合掌微笑。
“多谢罗汉前来相助。”师尊俯身施礼,罗汉匆忙扶起,“师尊言重。”
“玉如明,他可还有救……”师尊哽咽。
话音刚落,玉如寒欢声喊道,”师尊,师尊,师弟回来啦!“
陆一南循声望去,只见一仙子身着白色仙袍,长身玉立,明眸皓齿,他俯首施礼,抬起头来,两眸澄澈,犹如朗星,“师尊,罪徒回来了。”
师尊蹙起白眉,扶他起身,“你啊,你啊,妄动情执,私自下凡,杀人害命,你叫师尊如何救你啊!”
玉如明垂首,星目微红,“师尊,妄动情执是我罪过,私自下凡是我罪过,可杀人害命,我不认!”他抬起冠玉一般的面颊,剑眉蹙起,“那是一群凶徒,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我施展法力,不过是为人间除害,何过之有!”
师尊轻拍他的脑门,“你真是胆大妄为,私自下凡怎敢擅用法力啊!”
“我若看见恶徒行凶人间还要袖手旁观,要这无边法力又有何用!”玉如明星目噙着泪光,念起那日山脚下,心爱的姑娘倒在西戎阔刀之下。他踏着那道血路跌跌撞撞,仙袍沾染殷红,俯身抱起那具纤纤玉体,冰冷如霜。悲痛化作仇恨,他运力鼓掌开山劈海,让那几个凶徒无路可退,他挥手摇出一支仙剑,剑气凌云,斗破苍穹,只见那群凶徒血肉横飞,魂飞魄散。剩下几匹四散的骏马慌不择路,玉如明挥手而去,骏马旋即落入坦途,他吹起一串口哨,引着几匹马往大路逃去。再回首,身后已是洪水滔天,如巨浪猛兽,吞噬荒野,玉如明自知闯下灾祸,掐诀念咒,飞回天宫。
他承认一切罪责,却坚决不认那几条恶徒命不该绝,这般不平之理,他想不明白。
陆一南闻言,只觉玉如明冤枉,想来天上为何有如人间薄情,竟容不得除恶扬善。
师尊哀愁,“玉如明啊,你平日里只顾修炼法力,却从不好生修心。那凶徒自有报应,你怎能随意破坏他人因果?你使出法力,岂不是累自己卷入因果之中啊!”
“既如此,我不再辩,但也不悔。”
\"不要冲动!\"玉如寒扶着师弟宽阔的肩膀,摇首说道,\"来来来,师弟,师弟,平心静气,仙家不乱说话。\"
他指着陆一男和朱允炆说,\"师尊请来两位新朋友,咱们先打个招呼。\"
玉如明点头寒暄,星目坦诚无暇,\"二位何处来?\"
\"人间!\"
\"人间如何?\"
\"苦!\"陆一南和建文帝异口同声,他二人回首相望,流露出两番不同的过往。嘴角泛起笑意,或许同是感慨他们横跨六百年,竟得出一样的结论,可见人间真苦!
陆一南恍惚,我苦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困顿,你乃天子,睥睨天下,又是何苦。
朱允炆仿佛又见前尘那场大火。冲天的火光烧掉所有功名富贵。他不甘地背起包袱逃出宫门。前路漫长艰险,不知方向,他眼看妻儿死于身前,悲不能已。行至山路,堕入冥界。他凝望手中的玉玺,却是万念俱灰,大殿之前积聚的抱怨和不甘顷刻飘散如烟。冥河湍急腥臭,无有度人之舟。他听着鬼哭,望着幽暗,如临万劫不复。他放下玉玺,犹如放下执念,再望那件僧衣,盘腿而坐,努力诵出经文。地藏说,此为觉悟,一念之间。他恍然,前尘种种,不过一番颠倒梦想。
\"师弟你听这二位人间客怎么说。人间苦啊,红尘轮回,不得解脱。咱把情执放下,不堕苦情啊。\"
\"来不及了。\"玉如明不觉恐惧,\"仙旨已定,我将入红尘,师兄,不必再劝。对师尊,我有愧,可若是为情,如明不悔!\"
玉如寒抬起玉手捂着脸颊,\"坏喽,坏喽。\"
\"你师叔呢?\"师尊扬起白眉,弯眸里尽显焦灼,\"他不是要来求情吗?\"
\"他身在桃源修行,人欲横流又生苦难,忙着救苦呢。他走得匆忙忘带法器了。\"玉如寒摇头叹息,\"师叔倒是道法自然,说应该是此劫难逃,怪不得他丢三落四。\"
师尊垂首跺脚,向罗汉求助,“救救我徒。”
“阿弥陀佛!”罗汉合掌轻叹,“玉如明,我且问你。你妄动情执,可是因为凡间之人!”
“是!”星目炯炯,依旧无畏。
“你私闯人间,可是因为思凡心切!”
“是!”
“你出手伤人,可是为情所困!”
玉如明哑然,他并非逃避,而是他自己也不清楚,挥剑如虹究竟是正义凛然,还是情深所致。
他微微摇头,星目迷茫,“不知道,也许既是为了深情,也是为了公理……”
罗汉走到师尊身前,“他凡心深重,用情至深了,难解!”
师尊悲从中来,他绝望地闭上双目,微微点头,“明白了。”
“仙旨将至,贫僧唯有度他一程。”
\"罗汉,咱再去找星君想想办法吧。\"
玉如明哽咽,“师兄,仙旨已定,多说无益。”他微微仰头,呢喃一句,“时候已到,我走了。”
“何处去?”
“人间路!”
“师尊!罗汉!”玉如寒再度呼救。
只见两名天兵身披青云甲,手握方天戟,立于丹房门前,声如洪钟,“玉如明妄动凡心,私入人间,杀生害命,闯下灾祸,现贬入凡尘,投胎转世,重走轮回!”
字字珠玑,刺得师尊闭上双眼哀叹,“终究是救不回。”
罗汉说道,“师尊,既如此,便随缘吧。\"
玉如明跪地施礼,“罪徒多谢师尊悉心栽培,就此别过,有负师恩,望师尊海涵。”
陆一南听得天兵执法,几分惧惮,低着头瑟瑟发抖。
罗汉劝道,“陆生,不着他相,无有恐怖。”
“听不懂。”
朱允炆说道,陆先生,罗汉说得是不必因那外相外音而生起恐惧之心。
陆一南缓缓抬头,还是不敢望那玉门前的威武天兵。
玉如寒露出和蔼的笑容,“陆先生,他们不过就是嗓门大一些,其实还是讲理的。”
陆一南点头。
玉如寒举手施礼,他的微笑还挂在粉嫩的脸颊,眼里流出几缕悲悯,“师弟,保重!”
玉如明回首,深鞠一躬。
“玉如明,贫僧送你。”罗汉悲悯合掌。
“有劳迦叶尊者!”
玉如明随着两位天兵驾云而去。罗汉追至南天门前,轻轻抚他眉心,一颗朱砂落在眉间。他笑意俊郎,转身奔赴红尘。
师尊躲在天门瑶柱旁观望那决绝的身影,忍不住一声叹息,罗汉转过头来,“既然想送别,为何又躲避?”
“唉。”师尊长叹,“我如此挂碍,徒增杂念。”他拨开云雾探望凡间,“他落入萧国人间,可已不再认得桃源,亦不认得他的师叔。”
“缘深缘浅,聚散无常,这便是人间。挂碍又有何用呢!”罗汉宽慰,“况且,他慧根尚存,总有修行离苦的希望啊!”
师尊哽咽,垂首呢喃,“但愿如此。”
“多谢师尊心慈,替地藏渡苦,解救凡生,此次前来也想邀您去西方灵山作客。”
师尊闻言踌躇。
罗汉说道,“菩提树下亦是悟道,何须犹豫。”
话音刚落,师尊微笑点头,青龙浮云而来,载着尊者西去,师尊念咒,驾起祥云随行。
这一去就是一十四天,师尊随罗汉游历灵山,拜访三圣。
而另一边丹房里的陆一南惶惶不安。
“我要走!”
“去哪儿?”
一南不知所言,此话问得犀利,他不知该向何处去。玉如寒抱着鲜果琼浆,热情款待,“陆先生何必愁眉苦脸,这是仙界,不是人间!”
“可我是凡人啊。师尊哪里去了,我还有事情要问!”
“师尊去灵山拜访,去去就回,陆先生既来之则安之吧。”玉如寒点头微笑,“你何必如此紧张。吃点瓜果。”
“我不敢。”陆一南摇头。
“那我带你去游历蓬莱岛,昆仑山?\"
陆一南继续摇头。
“唉。陆先生是宅男吧。”玉如寒席地而坐。
陆一南意外,坐在他身旁,“神仙也知道宅男?”
“哈哈……”玉如寒长笑一声,“不论哪片人间,我等都会观摩一二。”
“那他……”陆一南望着角落里的朱允炆,他正端坐丹房闭目诵经。
“他为何能如此安然?”
“你又惊慌些什么呢?”
“不知道,就觉得心悸。”
“一定是休息不好。喝口琼浆,吃点鲜果,在这睡上一觉,自然头目清明,神清气爽。”
“真的假的?”
“仙家不打诳语。”
“那是佛家吧…”
“佛道互敬。”
“好吧,哇,好好吃的红果……”红果润喉,陆一南觉得肝脾通透。
师尊回来的时候,玉如寒带着朱允炆和陆一南正瑶台对坐,陆一南留在丹房睡了几天,直觉头目清明,通体轻盈。玉如寒倒下两杯仙露递给他们。
陆一南呢喃,“喝了是不是能成为神仙?”
朱允炆扭头望着他,不禁笑起来。那是他离开宫殿以后的第一抹笑容。
玉如寒哈哈大笑,“疗效大概没有你想的那么神奇。”
“解渴也行。可是天天吃水果……不适应……”他舔舔嘴唇,肚子又在咕咕乱叫,可就是不想再吃水果,从未如此想念主食。
“那是自然,凡人离不开五谷啊。”师尊走到瑶台旁,玉如寒起身施礼,陆一南慌忙站起来,差点打翻杯盏。
“你为何总是如此慌张?”
“害怕……”
“你怕什么……”师尊扶他坐下,“你一个良善之人,行的正道,有何可怕。”
“良善有用吗。善良人多受世间苦,除了惧怕,还能如何。师尊,我想问为什么玉如明惩恶有罪!”自从天兵执法过后,陆一南的绝望更加深刻。
师尊捋着白髯,“世间因果,自有轮回,你所见不过是一时之态,并非终果。”
“听不懂。”陆一南摇头。
“师尊的意思……”玉如寒笑道,“是你少了些耐心和勇气。”
“真的吗?”陆一南迟疑,“你确定?”
“是的啊。”
“我……少的何止是耐心和勇气,我是一无所有。”
“可你还真是有萧国尘缘。陆一南,前尘苦亦是修行,苦乐都随转无常,你与李润怎能无处相逢。”师尊笑道,手持拂尘。
“李润……我还有机会见到她吗?”陆一南噙着眼泪,听闻李润的名字,他的苦心犹如枯木逢春,抽出万千翠绿丝绦。
“可以!重生!”师尊感叹眼前又是一个痴情人,情执多苦,因果环生,此事怨不得凡人,他的弟子玉如明一样为情所困,红尘翻涌去了。“尘缘尚在,重生,又是一条修行之路。”
朱允炆闻言站起身来,明了师尊之意,回望西方合掌。师尊暗叹此人的聪慧,许是冥界一难令他顿悟,从此是个修行之人。
“二位,萧国庭燎长明,人间亦是往复,此行珍重。”
“同为修行之路,多谢师尊。”朱允炆举手施礼。
“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