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百日宴?只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
深宫比不得寻常百姓家,可以全家团圆聚集在一起为新出生的孩子庆祝,比如当年如意的百日宴就是父亲武士彟邀请了自己的三个兄长到家里来吃宴席,并且还有不请自来之人: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但来者皆是客,都会在宴席上有一席之地。
而作为身在后宫的妃嫔很显然就没有这样的自由,且不说后宫有没有给皇子皇女办百日宴的习惯,就算是出于规矩也少有人办:除了皇后娘娘的嫡子,都是庶皇子,相当于百姓家小妾生的孩子,谁有资格给孩子办百日宴?这不是自讨没趣吗?做人还是要会察言观色的,特别是在一个没有生出孩子的皇后娘娘面前,更是忌讳与这种事,所以不管是李治做太子时还是上位之后,都也没有人提这件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治的孩子是真的少,除了一直跟皇后明争暗斗的萧未央几无所出,皇后自然不会允许萧未央这么打自己的脸,作为后宫之主,皇后还是有这样的权力的,因为后宫的诸多物资都在皇后的管理之下,所以就是互相恶心人呗。
如意倒也没有这样的心思,首先她的第一个孩子李弘出生时她还名不正言不顺,巴不得自己躲在一边没人注意呢,怎么可能招摇生事,所以也就没做什么百日宴,既然李弘没有办,那安思定公主就更没有这样的想法,何况安思定公主还是一个皇女,不是皇子,也就更加没有这样的心思,但是现在皇后亲自提出了这件事,如意不做也得做了,不敢“有违上意”。
还有就是,如意被李治“金屋藏娇”太久,如果走不出来也就罢了,现在既然已经被揭破身份大白于众,那如意倒不如走出来,没人喜欢待在无人所知的隐秘角落,有这样的机会如意很愿意站在太阳底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一直也是压在她身上的包袱,这样的压力让她很累,所以她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皇后的这个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如意想要对抗萧未央她就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躲在角落里她就永远不可能是萧未央的对手,也没有还手的机会,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正是她希望的结果吗?之前她想要依靠皇后能给李弘一个正当的身份,凭借母凭子贵的方式“出道”,但没想到会有很大的阻力一直事情根本不可能推进下去,结果误打误撞之下,让李治做出了这样的结果,李治跟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打了一架”,如意也就成了受益者,有了生活在阳光底下的机会,虽然因此做了破坏长孙无忌和李治关系的女人,算是得罪了长孙无忌,但这都不是如意能够决定的事,她左右不了李治,也左右不了长孙无忌,只能尽力挽回劝说李治亲自上门跟长孙无忌和解。
得以真正的走到人前,现在可谓是如意把自己的身份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曾几何时她敢奢望自己能有如今这样的身份,也许曾经幻想过,毕竟她十三岁就进宫做了宫人,在太宗在位时的十二年算是碌碌无为,也是经历了各种的曲折,而现在居然成了被皇帝偏爱的昭仪,已经有了跟当年的阴德妃等大妃娘娘平起平坐的能力,这是当年自己的好姐妹徐慧都没有到达的高度,所以如意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心中还是有一些难以掩饰的得意。
王婠对此都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了些许冷笑。
但出于谨慎如意还是就此询问了李治的想法。
李治对此事也没什么想法,作为后宫妃嫔的聚会,李治不会干预,因为后宫是皇后的职权范围,在上一次被皇后背叛之后,李治对皇后心中也是有诸多怨言,但皇后投靠的是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李治也就不能再多说什么,但这一段时间李治对于皇后的冷遇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皇后想要为如意生的安思定公主过百日宴,李治认为事无不可,或许这也是皇后对于前一段时间背叛的示好,这也是如意顺水推舟答应这件事的原因。
至于宴会邀请的后妃宾客,如意并没有什么想法,一来她虽然进宫两年多的时间,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困郁于蓬莱殿,算是初来乍到,与李治后宫的其他妃嫔并不熟悉,没有邀请的理由;二来,如意即使再被李治宠爱,也只是一个二品的昭仪,她就算想邀请别人前来,又有多少人会响应她的邀请,这都是如意的顾虑,所以在皇后提出这件事的时候,如意就顺势说一切都遵从皇后娘娘的安排。
王婠似乎也明白如意的顾虑,也就说既然是自己的提议,是为后宫冲洗晦气,那就她自己来做这个领头人,聚会的妃嫔也就皇后自己来安排,最终决定邀请李治所有三品以上的妃嫔来参加,因为后宫的潜规则就是三品以下不为妃,没有三品的妃嫔算不上皇帝的女人。
即使是这样,但人数也并不在少数,毕竟皇帝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好在李治上位之后紧接着就是国丧,国丧结束之后就是各种争权夺利,贵妃郑珠贤,德妃长孙,都是权争的结果,至于二十七世妇还并没有按照规制补齐,人数也就少了些。
但这些人也从来都不会是宴席的主角,后宫是一个讲究规矩的地方,规矩就是妃嫔的品级,皇后娘娘和四位大妃娘娘才是宴会的主角,当然,现在只有三位大妃娘娘,贵妃郑珠贤现在还在宫外“养病”,已经离开后宫众人的视线久已,在众妃嫔眼里郑珠贤这个贵妃早就名存实亡,没准现在的如意就是未来的贵妃娘娘,这也是大家现在的心思,想到这里撇嘴的不止一个,后宫的妃位都是有数的,有人占了就表示自己失去了这个机会,大家进宫不就是为了一个后妃的位子吗?现在如意独宠于李治,别人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说不嫉妒眼红是假的。
既然如此谁会真心参加如意生的女儿举办的宴席,但作为一宫之主的皇后娘娘说了话大家就算心中不情愿,也要出于对皇后的尊重勉为其难的参加这件事,也有不把王婠的话放在心上的人,就是一直与王婠为敌的萧未央,她早就跟王婠撕破了脸,皇后与淑妃不和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而如意作为王婠的“狗腿子”则是后宫众所周知的,因此萧未央才不会为这两人的好事锦上添花,只是随意的挥挥手就把前来告知的宫女打发走,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萧未央没想到走了小的来了大的,皇后王婠甚至亲自来邀请她,皇后上门,这是萧未央和王婠同时嫁入李治门内开始多少年都很少发生的事,萧未央没想到王婠这一次会过来。
但明面上的宫廷礼仪还是要有的,萧未央敷衍的道:“臣妾不知皇后娘娘莅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皇后娘娘大人有大量,不计较本宫的些许过失。”
王婠仿佛没有把萧未央的敷衍看在眼里,还是热情洋溢的扶着萧未央的双手,像是两个亲姐妹一样,倒是膈应的萧未央有一些不舒服,二人从同时进入李治的太子府开始就不对眼,什么时候这么亲密过?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不怪萧未央不舒服。
王婠拉着萧未央的手四处打量着萧未央的未央宫,似是满意的道:“锦绣未央,百花争艳,妹妹这里还真是极美的,姐姐的凤仪宫是远远不及的,看到妹妹能够在这里春风得意,本宫就满意了,毕竟在这皇上的整个后宫中,只有妹妹和我是最早入太子府,这是其他人没有的缘分。”
萧未央不搭理王婠的虚情假意,开门见山的道:“皇后娘娘,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皇后娘娘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臣妾不是不能听一听的。”
王婠笑着道:“哪里的话,我就是感觉我们姐妹之间的情谊有些清淡了,所以才有意弥合一下,毕竟都是老姐妹了,还有就是最近不管后宫还是前殿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正好有了冲冲喜的想法,也就借着这一次武昭仪这一次安思定公主过百日宴的机会好把大家都聚一聚,往日也少有这样的机会不是,淑妃妹妹是与别家不同的,所以本宫就亲自过来邀请你去参加了。”
萧未央看着王婠停顿一下,悠然笑着道:“皇后娘娘果然宅心仁厚,贤良淑德,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倒是事无巨细,井井有条,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后娘娘真的视如己出呢,哈哈。”
王婠嘴角微动,但还是笑着道:“本宫身为这后宫的一宫之主,皇上的每一位子女本宫都该视如己出,这也是本宫身为皇后的本分,妹妹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萧未央冷笑着道:“行了,皇后,正如你所说,你我是最早就一起进入太子府的人,别人不了解你,但我对你的点点滴滴都了若指掌,你就不用在我这里表现贤良淑德,宅心仁厚了,我早就说把武如意带进宫你会引狼入室,现在引火烧身了吧,我猜你心中不定有多义愤填膺呢,所以就不用在我这里藏着掖着了。”
王婠的脸上逐渐失去了笑意,但还是勉强笑了一下道:“淑妃你说笑了,我心中的哪来的义愤填膺,武昭仪受宠那是她的命,俗话说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妹妹莫要多想,该可惜的是妹妹才对,当年皇上对妹妹的独宠本宫还历历在目,两相比较之下,这么看来本宫倒没有失去什么,所以何必多此一举义愤填膺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萧未央冷笑道:“我居然不知道皇后娘娘会有这么洒脱,所以之前暗中支使我去对付武如意的人会是谁呢?那些莫名其妙的消息是谁给我传过来的呢?王婠,不要把别人当傻子,我当初那么做是因为我比你更有那么做的理由,但这并不代表那就不是你王婠的心思,貌似你只是做了顺水推舟的事,我知道王婠你喜欢云里雾里,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沾染这些东西,难不成到现在你还想置身事外?难道你就不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哈哈,当初你利用武如意跟我争夺皇上的宠爱,后来又利用郑珠贤这个蠢货想要毁掉武如意肚子里的孩子,还几次三番的利用我想要杀掉武如意,可真是足智多谋啊,所以这一次又想支使我做什么?让我猜一猜,哪有什么皇后娘娘好心为武昭仪的女儿安思定公主举办百日宴,只怕是想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皇后娘娘这是想要武如意成为整个后宫的众矢之的吧,让所有人都与她为敌,这是你对武如意的捧杀,皇后果然厉害,暗害不成就成捧杀,可是谁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呢?更何况是武如意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贱人,她是肯定不会拒绝的,皇后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善于给她人下难以拒绝的鱼饵啊,只是不知道皇后这一次会怎么做?只是前来我这里挑动我的区区怒气是不值的,我就算真的想要让武如意去死,现在也无能为力,皇后娘娘还是另请高明吧,好走,臣妾不送。”
王婠也不再多留,只是留下一句“到时还是希望妹妹前去赴宴”就离开,萧未央未置可否,但王婠了解她,萧未央是不会放过在武如意的宴会上作威作福的机会的,为了折了武如意的面子,萧未央一定不会让宴会顺利进行下去,所以萧未央一定会到,这就是萧未央说的王婠还是一如既往的善于给她人下难以拒绝的诱饵想到这里王婠露出了阴谋得逞的笑,这一次她的确不指望萧未央能做什么,但至少萧未央要在场,她可不想萧未央能够置身事外,一身清白,坐收渔翁之利,有时候法不责众也是一种优势。
还是就是一直在后宫地位超然的长孙德妃娘娘,要说整个后宫被独宠的是如意,但这样的宠爱并不能带来恃宠而骄,因为长孙德妃才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权势的那一个,其威势甚至不弱于皇后娘娘,因为德妃娘娘的出身是长孙氏,“长孙无忌的长孙氏”,这是大家经常偷偷挂在嘴边的话,这才是真的羡慕,一点嫉妒都不敢有,得罪了德妃娘娘不亚于得罪了皇后娘娘,所以长孙德妃在后宫一直有隐后之称,据一些不确定的小道消息说,因为皇后娘娘多年膝下无子,自感有愧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所以一旦在德妃娘娘怀孕后皇后娘娘就会“皇后之位有德者居之”,退位让贤给德妃娘娘。
这个消息是长孙德妃故意让人给传出来的,就是在上一次的“皇后娘娘放弃养子李忠”的事件之后,王婠亲自到长孙府“说明”了这件事,并且说出了自己退位让贤的想法,这“正合”长孙德妃的意,虽然从她一开始进宫就打的是这个主意,但自己动手抢过来和别人心甘情愿送上来,不管是出自外在的民义还是长孙德妃自己的心理这都是最好的结果,所以长孙德妃就让人传出了这样的消息,也算是趁早把这件事摆在了明面上,别到时候突然袭击让“皇后娘娘不好做”,这也算是给大家打的一次预防针了,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长孙德妃用这样的方式谨防王婠会反悔,虽然长孙德妃不认为王婠会有这样的胆量与长孙氏为敌,但也算防患于未然。
面对外边这样的议论,王婠也知道这多半是长孙德妃的心思,但王婠并没有“辟谣”此事,想到这里王婠就恨的咬牙切齿,同时心中也有一丝同病相连的得意,咬牙切齿是因为自己生不出孩子这都是李治的“功劳”,却让自己在外背负了骂名,同病相连的得意是李治并不只是对自己这么做,只怕长孙德妃也是这件事的“遇害者”,可怜长孙德妃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做着取自己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