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30章 王皇后夜拜长孙府 谋皇权李治再而衰

第130章 王皇后夜拜长孙府 谋皇权李治再而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流言终究是流言,流言中的皇后娘娘不想继续收养皇子李忠的事也被皇后娘娘亲口否定了,既然有皇后自己否定那自然就是不成了,所以皇子李忠还是皇后娘娘的养子,李忠太子的位子也没有危险了,那就是一如既往没有一丝丝改变,这就是这一次朝议的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这件事的谋划者之一的皇帝李治。

这时候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是一出戏!这从头到尾都是长孙无忌操纵的一出戏,现在没人否定这样的想法,因为这太巧了,长孙无忌凭什么一直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为什么会毫无忌惮的要求皇后自己说话,不就是事先了皇后会说什么吗?这也就不怪长孙无忌从头到尾都不着急,有这样必胜的把握他还急什么急?没想到这一次的明争暗斗最终的胜者还是长孙无忌,堪称大唐政坛的常胜将军。

至于被自己的皇后背刺的李治也只能含恨退朝,扔下了王婠和众朝臣甩袖离去,内侍监见势不妙也就喊了一声退朝,然后追着李治而去,王婠也终于抬起了自己弓着的身子,最后携着自己孤独的身影离开。

其他的大臣也没有闲心关心“皇帝的家事”,都是以最快的时间离开,毕竟离开了朝堂这个大会场,接下来还有各自的小会场,这一次的变故和得失由不得大家不聚众商议,尤其是围绕在长孙无忌身边的几人,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他们想要知道这其中变故的由来,为什么皇后会做出这样的转变,长孙无忌怎么会瞒着他们?

还有柳奭,如果说王婠对李治是背刺,那柳奭也相当于是帮凶,这对于柳奭背后的河东柳氏是不得不提心吊胆的顾虑,他也想知道王婠为什么会做出临阵倒戈的事情,难道王婠真的就不顾及这样做的后果吗?柳奭从政多年太知道这样鼠头蛇尾、朝三暮四的人不会有什么好结局,所以他也必须要向王婠问清楚。

消息传到后宫长孙德妃和萧未央虽然奇怪事情发生这样的转折,但好歹随了她们的愿,也算是神清气爽,至于还跪在凤仪宫的刘氏认为自己又一次心诚则灵了,所以这还是她跪出来的结果。

最不理解的就是如意,若说皇后放弃收养李忠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如意莫过于是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之一,甚至她也参与其中,这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怎么就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如意左思右想都感觉不合理,如意想不明白,至少在她看来皇后之前绝对是真心的,不是对李治和自己虚与委蛇,所以王婠为什么会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由如意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最好就是等着李治过来再说清楚,只是如意不知道李治其实也被蒙在鼓里。

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注定了今天的长安城不会平静。

先是长孙无忌的府上,褚遂良、韩瑗等人不请自来,长孙无忌自然知道他们的来意,并且他自己有些话也的确需要告知他们。

事情就要从昨天晚上说起,昨天晚上一个人敲响了长孙府上的大门,开门的下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敲门人是皇后,大唐的皇后王婠,下人不知道为什么皇后娘娘会大晚上的,做过乔装打扮的,孤身前来长孙府,但下人还是赶紧把皇后娘娘迎了进去,然后着人快点通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得到消息之后一样奇怪王婠的突然拜访,特别是看到王婠的装扮就猜到王婠私下拜访可能需要一些隐秘性,也就屏退了左右亲自把王婠带到了自己的书房。

在下人上茶之后房间内只剩二人,长孙无忌向王婠点了点头,王婠闻其弦而知其意,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王婠开口事关流言,也就是王婠想要弃养李忠的流言,这也在长孙无忌的猜测之中,不然王婠不可能亲自来拜访自己,但长孙无忌之前几次委托长孙德妃想要谈谈此事都被王婠婉拒,所以王婠深夜前来又是何意?

只见王婠面带羞愧的神色向长孙无忌道歉,直言自己是被昭仪武如意蒙蔽才会做出了这样的糊涂事,太子之位事关江山社稷,岂能如儿戏一般朝令夕改?王婠自己也是妇人之见,险些误了治国的大事,所以特意前来长孙府向监国大人道歉。

长孙无忌闻言才知道这件事其中涉及的第三者,昭仪武如意?也就问起原因。

王婠羞愧道:“是本宫一时不察就被武昭仪的狼子野心蒙蔽了心眼儿,武昭仪在进宫之后有幸生下了皇子李弘,她心中嫉妒贤妃刘氏的地位,就想预谋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太子的位子,所以就开始在本宫身边煽风点火,意图挑唆本宫和忠儿的母子情义,并且也开始在后宫散播流言,想要让大家误会太子其人,打击损坏太子的声誉和威信,这都是武昭仪的所作所为,并且武昭仪还占着皇上对她的独宠,妖言惑众,惑乱后宫,吹枕边风,让皇上对太子心怀不满,上一次皇上想要罢黜李忠太子之位的事就是出自武昭仪的背后鼓动!幸而监国大人明鉴摧毁了武昭仪的阴谋诡计,但没想到武昭仪贼心不死,转而想出了这样的阴谋,开始劝说皇上放弃本宫对李忠的收养,用这样的方式继续达到上一次失败的目的,而本宫在皇上的要求之下不得不选择了“夫唱妇随”的方式来配合皇上的计划,但本宫在思前想后之下,认为这就是武昭仪这个毒妇在祸乱朝堂,所以就下定决心前来监国大人这样求解。”

长孙无忌作为经年的老臣,自然不会王婠说啥他就信啥,但王婠从头至尾说的事情都很有道理,难道还真是“自古红颜多祸水”?这个武昭仪就是李治的“褒姒”?这一切风波都是武昭仪的美人心计?

眼见长孙无忌还有疑惑,王婠咬牙切齿道:“监国大人,本宫所言绝无虚言!只怕监国大人还不知道这个武昭仪的诡计多端!她早就居心叵测,从年纪轻轻进宫开始就预谋上位,结果先帝贤明,只给了她一个区区五品才人的身份,这本也是皇恩浩荡,但武昭仪其人贪心不足,甚至做出了妄图攀附当时的太子殿下李承乾的事!本宫以为前太子殿下李承乾当年做出错事与武昭仪的诡计脱不了干系!监国大人慎思啊!”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就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李承乾向李世民索要如意的事,李世民以为李承乾好美色,最终把如意借口出使高句丽送到了辽东的苦寒之地,只是没想到后来渊盖苏文弑杀高句丽王后如意机缘巧合之下跟着李治又逃回了大唐,难道这其中也有阴谋?长孙无忌不得不怀疑。

王婠既然说到了这里就不介意再加一把火,王婠接着道:“只怕监国大人还不知道,其实,其实(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定才开口继续说)早在先帝时期武昭仪就与皇上有染!”王婠一副羞于说出口的样子,毕竟这是在编排大唐前后两位皇帝的事,而事情的中心就是武如意这一个女人,这是父子二人,不,如果再加上废太子李承乾的话,甚至是父子三人,这样的话也的确让王婠“难以”说出口,只是如意又何德何能能够前后魅惑三位一国皇帝或者一国储君?

王婠继续道:“本宫好叫监国大人知晓,其实在先帝驾崩后武昭仪本该按例到感业寺出家终老,这是皇家的规制,但武如意并不甘心于此,继而千方百计的重新勾搭上了皇上,这也是她在为自己之后重新回到后宫做准备,果然在三年国丧期结束之后,皇上就私下指使本宫把武如意接进了宫,这一切都是武如意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一直的预谋。”说到这里王婠也不提当初是她把如意接进宫就是为了不让李治独宠萧未央,是争宠来着,反而成了如意的预谋和李治的好色。

王婠继续道:“后来武昭仪生下了皇子李弘,就意图拿孩子作为筹码,意图让皇上册封她为四大妃之一,这也是监国大人知道的事,还好皇上有这个打算但还是被监国大人所阻才得封昭仪,但武昭仪依旧贼心不死,后来还跟高阳公主等人有勾连,意图对皇上使美人计游说魏王李泰回归长安,再就是这一次皇上意图罢黜太子的风波,这也是武昭仪的阴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有武昭仪参与其中,其心可怖,监国大人不得不防啊!”

这都是王婠“呕心沥血”的话,可谓是说到了长孙无忌的心里,还有就是长孙无忌得李世民遗命帮助李治监国辅政,长孙无忌并不想大唐的朝堂有太多的风波,结果现在恰恰相反,麻烦事一件接一件,只是一个二品的后妃昭仪,如果没有了这个昭仪就没有了麻烦,长孙无忌不介意做这样的事,宁杀错不放过!所以不管王皇后说的话有多少真,有多少假,长孙无忌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借口做这件事,李治最近的确也是做了很多离谱的事,长孙无忌需要斧正!

还有就是王婠接下来的话,王婠继续说道:“监国大人,本宫自从上位皇后以来,多有愧意,因为本宫没有为大唐生下一个合格的皇子,这才有了现在这么多的风波,本宫自觉不配,所以假如德妃娘娘能够为皇上诞出皇子之后,本宫以为这才能商讨改立太子之事,到时候本宫也愿意退位让贤把皇后的后位让德妃来做,这才是有德者居之!”

王婠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算是真的震惊了长孙无忌,或许最初长孙无忌把长孙德妃送进宫本就有这样的打算,用长孙家的人来代替这个不会生孩子的皇后,但这样的话被王婠这个皇后说出来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所以能听到这样的话长孙无忌很“欣慰”,欣慰王婠的识趣。

王婠看着长孙无忌,脸上是谦卑,心中则是暗恨!她是皇后,她辛苦维持了皇后十年!是十年!可是结果呢?自己一直被人诟病的!侮辱的!自卑的!痛苦的!失去所有希望的不能生孩子居然是李治这个皇帝人为的!王婠恨!恨李治!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自己生不出孩子,长孙无忌就早早把长孙德妃准备在自己身后,时时刻刻意图取自己而代之!就像自己只是一个临时的顶替!王婠更恨!所以既然这样王婠不介意在这两个外甥和舅舅之间真的来一次挑拨离间,王婠相信这样的误解是永远都没有机会解开的!让他们二人自相残杀去吧!这就是王婠对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报复!

还有就是“退位让贤”的事,王婠还在心中冷笑,长孙无忌是怕要失望了,自己生不出孩子,她长孙德妃也一样生不出孩子,这都是李治做的肮脏事!还想自己退位让贤?做她的春秋大梦去吧!自己会一直是皇后,一直做到死!现在想来还是刘氏这个蠢货好,蠢的对自己没有威胁,还让自己有了李忠这么一个养子,自己以后就靠这个养子坐稳皇后的位子了,谁也别想做梦取代,对了,还有武昭仪那个贱人!王婠准备好了手段招待她!如果不是偷听到了如意和李治的对话,知道了自己不能生孩子的真相,王婠还差点替她人做了嫁衣裳,居然让残害自己的人的孩子做太子?休想!相反还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这就是王婠临阵叛变的原因,王婠觉得自己被辜负太多,所以她要黑化了!(为了这个剧情,我做了太多的伏笔,比如李治和王氏家族的宿怨是王皇后不讨喜的原因之一,比如王皇后不能生孩子的历史事实,比如为什么李治不像其他皇帝一样多子,比如还有接下来的一些事件,当然,我也想表达一些女人在政治中的无奈和凄凉,如太宗时期的阴德妃,如高阳公主,如萧未央,没有天生的坏人,只有被逼出来的坏人,这也是这本书区别于很多宫斗类书籍的立意之一,尤其是关于武则天的书籍,就像这个女人是天生的阴谋家,其他人都是废物,这样的描述也就太轻视武则天所经历的“教训”了,因为武则天以后也会被“逼”成“坏人”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阴谋,人在江湖就要身不由己,只要入局那就要落子无悔,谁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这也是褚遂良、韩瑗等人在长孙无忌这里得到的讯息,原来如此?原来这么多的事端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后宫二品妃嫔?一个昭仪就能搅动大唐朝堂这么大的风云?褚遂良等人不想尽信,但这些话都是出自大唐皇后娘娘的口中,他们又如何去求证?再加上这些话的获利者是自己,就算有问题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就是长孙无忌的意见,既然长孙无忌不想再提这件事,那褚遂良等人只能偃旗息鼓。

另一边是柳奭拜访自己的外甥女,柳奭认为王婠不管有什么样的打算,但至少不该瞒着自己,自己是王婠的舅舅,是王婠从嫁入太子府,到后来上位皇后一直以来坚定的支持者,就算是王婠这一次想要剥夺李忠养子的身份其中也有柳奭的谋划,结果王婠在朝堂上让柳奭做了出头鸟,自己反而说变卦就变卦,柳奭反而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笑话,这件事柳奭必须问清楚!柳奭想要问问王婠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到底所为何故!

特别是当初王婠想要做这件事,柳奭就已经提醒王婠这是在与长孙无忌为敌,还是要慎重为上,是王婠一意孤行要推动此事,结果自己陪着王婠豁出去了,王婠突然撤梯子,这不就相当于卖了自己这个舅舅了吗?王婠不说清楚这件事柳奭咽不下这口气!

只是面对柳奭的疑问王婠并不敢说出这件事的真相,只是勉强把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