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孙无忌这个舅舅和李泰这个外甥阔别十年之后终于要迎来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这是从643年太子李承乾谋逆开始到现在李治即位后永徽四年的十年,也算是李泰当年被贬谪后流放的十年。
十年前李泰是长安城聪敏绝伦、文采飞扬,仪态万千的大唐皇子魏王,是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最有希望承继皇位的人,只可惜转息之间李泰就被太宗皇帝以“涉嫌夺嫡”的名义贬谪到了均州,太宗皇帝在这里为李泰画地为牢,彻底把李泰困守在这里,现在太宗皇帝驾崩已久,李泰也不再甘心继续留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在高阳公主的带头之下、宗室诸王请愿的大义之下做着自己的困兽之斗,目的就是要回到长安城,回到朝堂,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这一次的见面没有舅舅和外甥的温情,没有多年未见的久违,甚至没有一般朝臣对监国大人的奉承,更多的像是两个道左相逢的萍水之人。
长孙无忌找到李泰的时候,是在山上的李泰别院静室。
李泰并没有对自己舅舅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在长孙无忌走进静室的时候还充耳不闻继续做着自己手中的事,甚至就连茶水都没有着人送过来,仿佛来人是空气般。
长孙无忌也没有计较李泰对自己失礼的举动,而是若无其事的走到李泰的身边。
此时李泰还俯身在桌子上画着一副画,看全图是一副山水画,画上山水叠栅,峰峦如聚,气势磅礴,一眼就能看出李泰深厚的书画功底。
二人之间各自沉默,都没有言语的意思,仿佛回到了多年前舅舅欣赏外甥作画的场景,只可惜时过境迁,谁又真的还能体会当年的心境,长孙无忌目光复杂,他在李泰的落笔中看到了一丝凌冽和倔强,画就是一个人的心境,窥画识人,长孙无忌知道李泰的心思,不由暗自叹气。
良久之后李泰画完了自己的画,只有画的名称没写,长孙无忌却已看出来李泰画的是一幅《千里江山图》。
果然,在长孙无忌的注视下李泰写下了第一个字:千,然后接着写下了其他几个字:里江山图,只是跟一般的千里江山图不一样的是,李泰写的并不是千里江山图,而是千“李”江山图,李是大唐皇帝的李。
长孙无忌知道李泰画里的意思,大唐这千里江山姓李,这千里江山是李家的,而不是其他谁的,包括不是什么长孙家的,这是李泰在暗喻长孙无忌的权倾朝野,是权势越界的权臣,不明白这天下是谁的天下,这是李泰赤裸裸的表达自己对长孙无忌的不满,长孙无忌懂。
李泰在落笔之后仿佛刚刚发现站在旁边的长孙无忌,笑着道:“罪臣不知监国大人莅临寒舍,蓬荜生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自称罪臣,称呼长孙无忌是监国大人,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长孙无忌没有回应李泰罪过的言论,而是看着李泰的《千李江山图》笑着道:“青雀的画功尤甚当年啊。”
李泰笑着道:“监国大人过谦了,只是区区当年被抛弃之人,郁郁不得志唯有寄情于山水,但也没必要自暴自弃不是,所以有寸进也是天道酬勤,不敢自夸。”
李泰这么说一是在说自己当年是被太宗皇帝抛弃,一道“涉嫌夺嫡”的罪名就把他扔到了均州这个长安千里之外的地方,再就是讽刺长孙无忌当年的所作所为。
在太子李承乾因谋逆被废之后,李泰是最有希望上位东宫的那个人,他也为此曾经拜访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当时也认为李泰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后来长孙无忌改旗易帜转而支持李治,李泰反而成了和李承乾一样被贬谪的人,区别只是在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这件事李泰一直认为是长孙无忌当年在李治那里得到了一些承诺,所以“卖主求荣”放弃了自己,现在长孙无忌身居监国之位就是最好的证据,试问,对这样的长孙无忌李泰怎么会有好态度,这也是李泰称呼长孙无忌为监国大人并不是舅舅的原因。
长孙无忌明白李泰的言外之意,这也是他这些年躲着李泰的原因,在这件事情上长孙无忌也是有愧于自己这个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长孙无忌是李泰的舅舅,同样也是李治的舅舅,更是李世民的臣子,虽然当年长孙无忌认为李泰比李治更适合皇位,但作为臣子,他必须遵从皇帝的想法,另外还有李世民想要三个儿子共存的想法,这也是长孙无忌的愿望,他知道这也是妹妹长孙皇后的心愿,可是这样的做法又该怎么想李泰解释?
这件事是李泰心中的结,又何尝不是长孙无忌心中的结?也是李治心中的结,是事关皇位的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可是这样的结谁又能解开?所以长孙无忌面对外甥的嘲讽只能保持沉默。
眼看自己对长孙无忌的言语攻击没有效果,李泰也不想继续这样幼稚的行为,继而冷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监国大人不远万里来我这穷乡僻壤可是有什么指教?罪臣洗耳恭听。”
长孙无忌没有马上回应李泰的问话,而是走到桌边认真的看着画上的千里江山,最终目光锁定在《千李江山图》的李字上面,不知觉的伸手上去摸了一下,因为墨迹还没有干,长孙无忌的手指上就沾染了墨色。
此情此景,长孙无忌沾染了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就像是现在沾染了大唐的李姓江山,长孙无忌用力搓了搓手指,但印记却怎么也擦不干净,长孙无忌才后知后觉收回手,静静的看着手指上的黑色。
沉默良久,长孙无忌说道:“这天下为父母者莫有不想子女平安顺遂、喜乐无忧的,哪怕他是皇帝还是寻常的田舍翁,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李泰闻言冷笑道:“监国大人今天特意过来是为教导罪臣何为孝道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父皇驾崩可是监国大人亲自不许我回到长安城为父皇尽孝送终,敢问这样我如何尽孝?”
长孙无忌看着面露倔强的李泰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因为今天他就是过来解决误会的,有些事情也许说开了才有好的结果。
长孙无忌对李泰道:“当年先帝走的突然,稚奴年幼,根基薄弱,经不起动荡,而青雀你会成为稚奴的负担,所以我才不许你回到长安城,这是舅舅的不是。”
李泰道:“所以监国大人就成了当今皇上的从龙之臣,也就有了今天的地位和声望,这样的良禽择木而栖还真是让人佩服和羡慕啊,虽然失信于人,但却成了人上人,甚至权势可携天子以令天下,谁又不会这样选择呢?可是这跟临阵叛逃有何异?谁能知道在当年那场争夺太子之位的战争中,当今的监国大人其实只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哈哈,监国大人以为呢?”
长孙无忌无言,当年他的确一开始是支持李泰上位,只是后来转而支持李治,他可谓是当时李泰最大的助力,也正是因为他重新选择,李世民才最终下定决心选择了李治,如果他一意孤行,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当年的事可谓是他左右了大唐江山的走向,所以李泰说的是实话。
长孙无忌道:“青雀你错了,当年的事并不是一场战争。”
李泰怒声道:“那怎么不是一场战争,那是一场皇帝的战争,皇位的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哼,所以我就是被流放的罪臣,李治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你就是权倾朝野的监国,这就是一场成王败寇的战争,所以不需要用你胜利者的姿态轻飘飘的看不起谁,是想说我不配做你们的对手,还是你们以为这些年把我困郁于此地就能看不起我现在的落魄,监国大人,不必如此。”
李泰一字一句都是这些年对长孙无忌和李治的怨气,正如他所言成王败寇,他丢掉的是整个大唐江山,这样的事情岂是长孙无忌几句话就能轻飘飘的无视的?这是看不起李泰,更是对李泰当年为此拼搏的否定,如果这是一件小事,那李泰当年所作所为不就是一个笑话?
长孙无忌又是一阵沉默后道:“为人父母者总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辙,走了一条错路。”
李泰冷笑道:“什么是重蹈覆辙?什么是对的路,什么是错的路?监国大人莫不是忘了父皇当年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监国大人当时还是父皇的肱股之臣呢?怎么现在这就是一条错的路了?这是监国大人如今有了权势开始不认同父皇当年的选择了吗?这样的推翻未免有些为时过早了吧!”
长孙无忌苦心道:“青雀,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可你不是你的父皇和母后,又怎么知道这件事在当年不是一条错的路呢?玄武门之变是一件根本就没有赢家的悲剧,太上皇在这件事之后心灰意冷,最终郁郁而终,这也是你父皇和母后心中一辈子的愧疚,你父皇不但给自己留下了污名,还日日心中不得安宁,让尉迟将军和秦将军守在门外才能安睡的事你是知道的,你母后年纪轻轻也英年早逝,就是因为这件事耗费了她的心力,青雀,你说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接着长孙无忌惨笑一声道:“呵呵,兄弟阋墙,兄弟阋墙,你的父皇和母后吃了一辈子兄弟阋墙的苦,又怎么忍心让这个悲剧在你们身上重演呢?所以你母后才想把你们一直带在身边养育,就是想培养你们的兄弟之情,只能说她用心良苦,可惜她走得太早了,青雀,你还记着你娘吗?”
说起长孙皇后,李泰就想起了那个温婉大气开明的娘亲,也想起了长孙皇后活着时候许多的点点滴滴,眼圈泛红但还是强硬的道:“监国大人现在提起我母后干吗?是想告诉她有一个忤逆的儿子谋反还是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被贬?想让她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所以监国大人是来杀人诛心的吗?”
长孙无忌道:“青雀,我知道你心中对你父皇和我有怨气,我这个做舅舅的对你心怀愧意,所以这么多年才无颜面对你,但有些话舅舅还是想跟你说清楚,有些话你父皇已经驾崩,也只能由我来说清楚了。”
李泰冷笑道:“监国大人说笑了,作为罪臣,我不敢有怨言。”
长孙无忌道:“你母后三个嫡子,承乾、你还有稚奴三人,不管是从才学还是心智,你的确是最优秀的那一个,甚至不客气的说,你是最适合皇位的那一个,我想当年你也是这样认为的,曾经在承乾谋逆事发后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立嫡立长是规矩,东宫之位是国家的根基,你父皇早早便立下了承乾的太子之位,就是不想争夺太子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为了避免事情发展到你父皇当年迫不得已起事的局面,这些事情你都是知道的,所以哪怕承乾不及你太多,你父皇也下定决心立嫡立长。”
李泰冷笑道:“好一个立嫡立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这还不是成王败寇吗?”
长孙无忌叹气道:“青雀,你父皇当年几次被隐太子暗害,这些事情你难道都不知晓吗?难道你还不懂你父皇当年的迫不得已吗?这么说来,承乾可有暗害于你?”
李泰冷笑道:“没有吗?怕不是监国大人贵人多忘事,他和李佑在高句丽追杀李治,难道不就是想嫁祸于我吗?这算不算暗害?”
长孙无忌盯着李泰道:“青雀,这件事的真相真的如此吗?”
李泰道:“难道不是吗?”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李泰的问题,而是接着自己刚刚的话题道:“你的确是嫡子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你父皇才觉得给不了你太子之位是他愧对于你,所以他才会尽自己所能的对你好,因为他认为这是对你的一种弥补,因为他给不了你太子的位子,所以就想给你除了太子之位以外他能给的所有的东西,哪怕有些东西对于你来说是逾制他也不在乎,因为你父皇愿意为你做出弥补,也希望你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却不曾想这样的举动引来了承乾的嫉妒和惶恐,他以为他的父皇不满他这个太子,甚至有了换储的想法,于是承乾的性格变得乖张、偏执,最终有了谋逆的想法,可是这一切都是承乾的责任吗?的确,他犯了忤逆的大错,所以罪有应得,你父皇也认为这是承乾的宿命,或许太子之位就应该属于你,你知道,你父皇是这样想过的,直到他知道了承乾谋逆的真相和苦衷,才知道了承乾这些年过得自卑委屈,承乾气度不如你,才学不如你,甚至还是一个瘸子,对比于你的星光耀眼,他差太多,所以害怕丢掉储君之位就成了他走不出去的梦魇,最终他输给了自己的心魔,可是你呢?青雀,你不也是如此吗?你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吗?以为你父皇对你的钟爱是对承乾的不满意,你恃宠而骄,你把你父皇对你的补偿当做了争夺太子之位的筹码,你父皇没有想到他对你的疼爱反而助长了你的野心,他一心想要避免自己儿子兄弟阋墙的惨剧,反而他就是这件事最大的元凶,所以他自责、愧疚,他有负于你母后临终前的嘱托,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报应和惩罚,青雀,你可能不知道,你父皇看着你跟李佑勾连的书信的时候心是在怎么样的滴血,他有千万个念头不想相信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