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亡夫今夜又给我托梦了 > 第44章 决明(五)

第44章 决明(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院吏来传话时,刚过正午。

长卷横铺在案,宋延礼手持朱红,在卷上点一笔。

“宋太医,宫中传话,说是陛下召见。”

院吏虽未催他,可宋延礼能听出言下之意,天子召见,不可迟缓。

宋延礼轻声“嗯”一句,却未将笔放下,依旧仔细看案上的卷子。

院吏再等一会儿,仍未见他有起身之意,不免心中生出些许焦急来。

“宋太医。”

宋延礼终于肯将视线从卷上移开,他将笔放下,缓缓起身。

院吏松一口气,先行一步为他备车。

出了顺天院,这天竟不比堂中明亮,反倒有些昏沉。

陈问渠已在庆延宫外等他。

“老师。”

宋延礼轻点头,未与他多说,随即走入宫内。

浅黄略灰的圈椅可见金丝浮动,庄重又极显威严。

听有人来,椅上人缓缓将眼睁开,抬眸去看不远处的人。

宋延礼行作揖礼,低垂着头。

“陛下。”

靖成帝眼底乌青,又止不住打个哈欠。

他一抬手,身旁的内侍便上前为宋延礼端来凳子。

“宋太医近日繁忙,不必再站着了。”

靖成帝发话,宋延礼才肯坐下。

“这选医之事进展如何?”

靖成帝的问倒是寻常。

“回陛下,今日便能将取中的二十份卷子交由礼部,若是快点,明日便可将选人张贴在礼部南院的东墙上。”

靖成帝点点头,仍是疲惫,“此事交由宋太医你朕自然是放心的。”

“宋太医医术精湛,定能选出人来。”

宫内静如死水,无人言语。

许久,靖成帝才再度开口:“宋太医不愿意?”

选医一事并非宋延礼提起,当初让他去顺天院他也是称疾不去,靖成帝没法,只好将他召入宫,当面对他说。

宋延礼却站起,双腿发痛踉跄一步,“臣只是觉得此事有失妥当。”

他的话好似一把锈钝的刀,此刻正抵着一层纸,几乎要将其捅破。

他又接着说:“臣不认为单凭如此便能选出一个人来,可究其根源,是我们太医院的医官无能。”

窗外寒风更烈,天又暗上几分,此时宫内未点烛火,四周便愈发昏暗。

陈问渠仍在宫外等。

天越冷,宋延礼的腿疾便越明显。

“老师。”

陈问渠上前扶住他。

“问渠,今日是什么日子?”

“今日初一,快要立冬了。老师一到冬天就腿不好,我为老师针灸吧。”

陈问渠扶着宋延礼往前走。

宋延礼摆摆手,“这么多年,若真能好早就该好了,这段日子太医院事务重,不必忧心我。”

陈问渠有些心急,“老师怎么如此说?就算是旧疾难治,可疼起来也要命,能减轻一点苦痛也是好的。”

宋延礼还欲再说,却拗不过他,“罢了,待会儿到了太医院你再为我针灸吧。”

宫道内,两人行得缓慢。

陈问渠欲言又止,面色不太好。

宋延礼有所察觉,也不与他绕弯子,“有什么事就说吧,何必憋在心里?”

“今日老师回来之前,陛下先召我进宫,问了我许多太医院的散事,如此近半个时辰,真叫我云里雾里,老师,你说陛下此举是何意?”

在外等宋延礼时陈问渠一直在想,想了许久却始终无有答案。

宋延礼顿住,“陛下都问了你什么事?”

“皆是太医院内都事务,比如何时何人宣医官入宫,又做了什么。”

陈问渠话音刚落,猛然惊觉,直到这时他才反应过来,“陛下最厌恶宫中勾心斗角,我那时竟没有懂。”

宋延礼轻叹一声,“有时不懂才是最好,懂的越多,便越难抉择,也就痛苦。”

宫道长得好似无有尽头,风一进来,更加寒冷。

陈问渠脸颊被吹得发凉,却无心顾及,不在庆延宫,他也没有方才的拘谨,便说起闲话:“老师近日批卷,可有看到满意的卷子?”

“自然是有的,拟卷之时我便盼着有人能答得深入浅出,不必说些深奥之理,让寻常人看不懂。”

陈问渠不禁好奇,倒想见见那人。

“能让老师满意的定是不俗之人,只怕最后选中的就是他了。”

宋延礼无奈笑笑:“如今不过是第一场,更难的还在后面。”

他甩甩衣袖,“能被选中也不见得是好事。”

陈问渠心也一下沉重起来,“如今许多事尚不知晓,只有一试才能见分晓,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代价有多重。”

浓重的乌云久久不散,即便被风吹走一块,可很快又会被风带来一片更大更厚的乌云。

宋延礼又叹一口气,“我今年六十有七,在京的日子比在家乡的日子还要多,本该早就习惯京城的日子,年轻时未觉,可到这个年纪便是哪儿也不习惯。”

陈问渠听出宋延礼的言下之意。

“老师。”

“最近忙着官家试,总想起幼时在家的日子,想尝尝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

陈问渠心急,却不敢点破他的意思,“老师若是想吃,明日我找人为老师做。”

宋延礼停住,转身望向远处的宫宇。

赤色高墙与金黄琉璃瓦辉煌壮丽,他忽然觉得自己变得很小很小,好似一粒微尘,经不住一点儿风。

陈问渠站在他身后,眼前人的衣角被寒风吹动,久久不停歇。

他的背影苍老,可窥风霜。

陈问渠的心静下来,若老师想走,那便走吧,于他而言,能离开或许才是一件好事。

寒凉的风将话吹送到陈问渠耳畔。

“官家之试,哪里是为了选一个医官?”

十月初二,礼部将选中的二十人的姓名张贴在礼部南院的东墙上。

那夜受寒,林熹桐回家的第二日便头晕发热,在家歇了许久,根本无心去管揭榜。

见自己好了许多,林熹桐便打算去看看结果。

她对自己是没把握的,虽然那日太医院出的题她能答出大部分,可毕竟是官家试,参加者定不是简单之辈,更何况此试只取二十人。

林熹桐没走几步路,便在半道碰见刘知宜。

师母见她,眼神一瞬明亮,走得更快些。

林熹桐心一下提起。

“师母。”

刘知宜猛地将林熹桐抱住,“你可有去看放榜?”

林熹桐摇了摇头,大脑此刻竟一片空白。

“你的名字就在其中。”

即便刘知宜的话尽数入耳,林熹桐仍觉不真切。

刘知宜看林熹桐一脸呆愣,没忍住笑,“熹桐,你被选中了。”

她再次复述。

林熹桐终于反应过来,将刘知宜紧紧抱住,“师母不要骗我,这事可是真的?”

刘知宜拍拍她的背脊,又收着点力,“此事师母何必骗你?”

“那师兄呢?”

“正钧虽未中,却也不悲伤,他今日见有你的名字,可是比看见自己的名字还要激动。”

一时之间,有女子被选中的消息传遍大半个京城。

陈问渠将林熹桐的原卷铺在案上,看了又看,甚是满意。

“原来昨日老师说的人便是她,我还以为会是男子,没想到是一女子,着实让人佩服。”

宋延礼走近再看。

写得一手好字又对医术颇有见解,实在是不俗之人。

陈问渠仔细翻阅,将视线停留一处。

“老师,你看这儿。”

他手指一处,宋延礼也看过去。

“切脉常为诊病之法,可她却认为有些病症若从诊脉看无有思绪,病者脉象甚至与康健者无异,这不是和二皇子……”

宋延礼批卷之时便注意到这一处。

“看来这女子还真是有来头。”

陈问渠兴致更高,“老师,到时应试者亲面我随你一同去吧,我实在想要见见她,就算最后未能选中她,可这人或许能帮到我们。”

“她既能通过第一试,便在第二试上有不小把握。”

陈问渠忽然肯定林熹桐能答医官亲问,能过第二试。

只是最后一试尤难,靖成帝不知会意中何人,变数难定,陈问渠没有把握。

宋延礼答应,“只是那日,你不要开口,更不要问她脉象一事。”

“为何?”

“多问无益。”

洛宋淮捧着刚煮好不久的汤药,小心走到床边。

林熹桐虽好了许多,可身子仍是虚的。

“好苦。”

林熹桐眉头紧皱,嘴里的汤药险些吐出来。

可过几日便要去参加第二试,林熹桐不想拖着自己虚弱的身子去见他们,更不想自己答问时思绪混乱,半天说不出话。

林熹桐捧着汤药,吹口气,一鼓作气将苦涩的汤药一口喝下。

实在难熬。

洛宋淮张开手,一颗被糖纸包裹的糖在他手心。

“既然苦就吃点糖,吃甜会忘记苦。”

这颗糖在林熹桐眼里宛若救命稻草,她连忙拿过,将糖纸剥开,把糖塞在嘴里。

洛宋淮说的果然没错。

口中的苦涩渐渐被甜蜜覆盖,林熹桐紧皱的眉终于舒展开。

她忽然想起今年春日,自己也生了一场病。

医者常说良药苦口,可真到了自己喝药,倒还有些不情愿。

那时若不是玉霜来照料,仅凭孤身一人无有亲人的自己,她真的不知该如何度过那段日子。

林熹桐含着糖,眉眼弯弯。

“洛宋淮,谢谢你。”

洛宋淮伸手摸摸她的脸颊,“谢我什么?谢我为你煮药,还是谢我给你一颗糖?”

林熹桐摇摇头,笑得更开心。

洛宋淮拧眉,想得认真。

“既然都不是,那究竟是什么?”

林熹桐将他抱住,口中苦涩早已消失。

“谢谢你在我身边陪着我。”

洛宋淮将手搭在她肩膀上,脸也埋在她颈窝。

“若此事要谢,该谢的是我才对。”

洛宋淮很清楚,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离不开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