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亡夫今夜又给我托梦了 > 第29章 浮萍(四)

第29章 浮萍(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烛光之下,纸页翩动。

在一叠被安放在案上一角的废稿中,洛宋淮发现夹在其中的小人像。

黑墨早已凝干,与纸一体。

这是她留下的印记。

他不知这是林熹桐何时画的,便在偶然发现时有些惊喜。

手中纸页随时日渐厚,一字一句都凝结心血。

这是他生时所愿,死后却可为之事。

这常人不可求的希望,是林熹桐给的。

而此时,他能风雨不扰,安居在阳世,也是因为她。

只是如今人间大雨全部拍打在她身上。

洛宋淮很想帮她,哪怕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烛光渐微,而视线未暗。

他也照着她的样子,在纸页空处落下几笔。

空气之中仍是潮湿,连月都在这不可视的水汽中变得朦胧。

他推开门,抬眸朝她的屋子望去。

灰暗,不见光亮。

这是他第一次在夜里自作主张地推开她的房门。

床榻之上并无人影,洛宋淮偏头一瞥,看见趴在案上的林熹桐。

蜡烛冰凉,滴在铜盘上的烛油也早已凝结成块。

她侧着头,双眸紧闭,眉头不安稳地皱起。

呼吸微弱,她似乎在案前坐了许久,久到迷迷糊糊睡去。

门外晚风吹动站在门旁人的衣角,洛宋淮抬脚进屋,又背身将房门关起。

风声隔绝,屋内宁静而又昏暗。

“林熹桐。”

他忽然唤她,只是这声音除了他便无人能听见,他也从未想过要将她叫醒。

她果然没有反应,仍旧安静地阖眼。

案上医书摆放,像她过去在永州那样。

只这一瞬,洛宋淮似乎能窥见她在永州的过去。

那时的她或许也是如此熬到深夜,等待刘妈妈将她叫醒到床上歇息。

在夜晚,忘记近日一切,珍视这短暂的安宁。

洛宋淮俯身上前,将她横抱在怀中。

她忽然蹙眉,却又本能般地靠在他胸前,安稳地舒展眉头。

洛宋淮定在原地,害怕将她弄醒,便不敢动弹。

他忽然觉得自己是深夜的贼,悄悄跑进别家,又偷偷拿走珍稀的宝物。

林熹桐倏尔伸手,将他环抱住。

每一次动弹,都让他的思绪猛烈地颤动。

若这宝物是她,他甘愿做一个贼人。

那夜在莲花湖,万籁俱寂,洛宋淮耳畔只有她的呼吸声。归家之途,他也是像此刻这样抱着她,又静静地将她放在榻上,脱去她的鞋袜,为她盖上一层被子。

她平静地睡在榻上,却紧紧抓住他的衣袖。

洛宋淮半跪在榻前,将被她抓住的衣袖往她身前送了送。

青丝搭在脸颊,腕上佛串微微泛着光。

洛宋淮忽然很希望今夜能变得慢些,让她能有安歇之时。

他们都很清楚,今夜过后便是风雨劫难。

她要走,他便陪她走。

今夜的月并不明亮,可是于洛宋淮而言,有光、无光,并无区别。

他短暂地庆幸,这世上除了林熹桐便无人能看见他,他也庆幸自己可以很快抵达想要去的地方。

无声无息。

屋顶茅草破败不堪,无比脆弱。

穿过黄土墙,洛宋淮找到那逝去的妇人。

距她死到现在已有五天,她仍未下葬。

此刻,厚重的麻布将她掩盖,可透过麻布,洛宋淮还是能嗅到尸体腐烂的刺鼻气息。

心怀歉疚地,他慢慢掀开麻布一角,妇人的面容也显露在眼前。

借着微弱莹光,他将妇人面庞看得更加明晰。

即便已做好准备,可在看到她死状的那一刻,他还是猝不及防地身子一颤。

面色青紫,颈部发黑,她眉头紧皱,像是一旁破败的土墙。

她确实是中毒而亡。

她死时,一定很痛苦。

洛宋淮很想查清她究竟中何种毒,可面对悲惨的逝者,他还是像寻常人一样本能地敬畏。

他将麻布拉上,又将她重新掩埋。

四下昏黑、寂静,好似从未有人来过。

正当洛宋淮转身想要离开时,缓慢的脚步声响起,一旁的门被推开。

心一瞬被提起,他定在原地,朝那处看去。

小小的身躯慢慢移动着,没有一点儿生气。

白日跟在田元身后时,洛宋淮便能察觉到他无法掩藏的痛苦,可在黑夜,这痛苦愈发强烈。

那道身影跪在安放一旁的尸体前,他肩头止不住地颤抖,破碎的呜咽声从他干涩的喉间滚落。

起先这哭泣是压抑的,可是到后来,便像是山间滚滚而来的巨石,如何都不能抵挡。

洛宋淮再也待不下去,径直离开。

痛苦永远都是公平的,没有人能逃脱。

天还未亮,周遭灰蒙。

皇城司,沈应文来得比往日更早些。

冯随山刚到不久,此刻正在案前书写卷宗,见沈应文到,便放下笔,朝他望去。

“沈副使今日怎来得这么早?”

沈应文走到他跟前,将手浸入水中,净了净手。

“睡不着。”

自那日争执,沈月容再也没有理过沈应文。

用饭时,她都是让玉霜将饭菜端到屋内。

只要他在家,她是不会出来的。

若问起,她一定会说是要给阿姐绣春山飞鸟图。

明明这是母亲不让她出府的由头,此刻竟成了她受气不见他的借口,让他不能反驳。

“沈副使心中有事?”

冯随山一直想问。

上次雨天他满身潮湿,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冯随山实在好奇他究竟是因何事如此。

冯随山早已做好他沉默的准备,毕竟他往常就是不愿向旁人承认心中有事的人。

意想不到地,沈应文“嗯”一声。

知晓一点便想知晓更多,冯随山小心翼翼地问下去:“那……是何事?”

又是习惯的沉默。

他识相地收回心思,不欲再探。

“冯随山。”

沈应文突然开口,打破这片沉默。

冯随山察觉他似乎有意说下去,“副使?”

天不知何时变得白茫,只是仍有大半的灰暗未散去。

沈应文仰着头,淡淡开口:”你可知道近日济仁堂那件事?”

“知道的,不过是一桩普通的命案,沈副使怎问起这个?”

他答得坦然,让人看不出情绪,可越是如此便越能感受到冷漠。

人命。

在京城百姓中可掀起风雨,但在皇城司,便是寻常事。

他们早已习惯。

沈应文并未回答他,只是接着问:“那日刺伤济仁堂徐先生的人现在如何?”

冯随山茫然不解,却依旧答道:“他现在定是被关在府衙狱中,不过也关不了多少时日就能被放出来。”

“我听人说,那女子在众人面前宣布离开济仁堂,也不知她此举是何意,她一个外乡人,无依无靠的,离了济仁堂还能去哪儿?”

沈应文眉头一皱,他没想到林熹桐会做出这个决定,“离开济仁堂?”

冯随山继续说下去:“她孤身一人的,离了济仁堂也不知能去哪儿,就算身怀医术,闹出个一尸两命,京中也不会有人敢让她诊病,若我是她,我一定会离京,离得远远的。”

孤身一人……

无有牵挂,便什么也不怕。

沈应文心里悄悄升起一抹极淡却汹涌的想法,可很快他便断了这思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冯随山忽然笑笑,像是在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这件事也不用皇城司操心,衙门的人很快就能解决,就是不知这女子能不能躲得过了。”

“苦了她,要受这样的罪。”

沈应文小声开口,他的声音很淡,淡到坐在他一旁的冯随山没能听清。

再抬眼,天已全亮,天际也无有一丝灰黑。

沈应文慢慢起身,朝外走去。

“沈副使是要去哪儿?”

望着越来越远的人,冯随山开口问。

“我……不知道,”他停在原地,思绪更为繁杂,“回家吧,我有些累了。”

府衙外,三声鼓鸣,响彻云天,将天边的灰暗驱赶。

很快,府衙门被打开,跑出几位面色焦急的府吏,见是一女子,他们面上的焦急淡了许多。

“何事在此击登闻鼓?”

石阶之上,问询之声。

石阶之下,声声掷地。

“喊冤。”

府吏眉目再度皱起。

“你为何事喊冤?”

公堂上,胡广瑞率先开口。

林熹桐跪在堂上,抬头看他,“民女林熹桐,为田家妇之死而来。”

胡广瑞神色明显一滞,颇有不满,暗自说一句:“只是为这事。”

击登闻鼓,府衙必须受理。

胡广瑞本想过些时日,等田父快放时将她捉来,了结此事,不料今日林熹桐竟前来击鼓喊冤。

可即便林熹桐不来,如今正处牢狱的田父也是等不住的。

不过两件事,天差地别。

“你有何冤情?”

“我不曾下毒害死这妇人。”

跪在这堂上的人,皆说自己清白无冤,府衙的人早已多见不怪。

身旁莹尘飘荡,只是莹光被日光冲淡,微弱得让旁人不能看见。

洛宋淮一直站在堂外,凝望着她的背影。

天未亮时林熹桐便开门离开,她动作很轻,企图不发出一点儿声响。

他没有戳破她的私心,于是一直悄悄跟在她身后。

见她停顿,见她向前,见她击响登闻鼓。

即使那时他离得很远,可三声鼓鸣,声声入心,令他为之颤动。

于是此刻,又见她无畏地跪在堂前。

她脊背挺直,头也未曾低下,让人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怯懦。

她似乎一直都是如此模样,不论得失,不计后果,世间艰险从不惧怕。

独行暗夜的人从不会恐惧黑暗。

左右府吏,堂上官。

林熹桐即便跪着,也丝毫不显弱小。

“你可知击响这登闻鼓……意味着什么?”

见她如此坦然,胡广瑞发问。

这还是他到府衙任事以来,第一次碰见有人击鼓鸣冤。

亲历过的同僚常说,击鼓申冤的人刚跪上堂时从不露怯意。

“我知道,意味着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生,要么死。”

此冤得雪便是生,此冤未雪便要死。

胡广瑞忽然站起来,俯视面前的女子,良久才开口:“你既说有冤,可光凭你一人之言断是不够的,何人能为你作证帮你申冤?”

林熹桐眼神顿住,垂下眸。

这京城内,她无有亲人。

事实上,她本就没有亲人。

可此刻,她想起洛宋淮。

不。

他不能,也不行。

很快,她便将此想法压回去。

堂上肃静,所有人都在等林熹桐的回答。

“谁能为你申冤?”

胡广瑞再一次问她。

他的话在堂上回荡,久久不能挥去。

林熹桐倏尔抬眸,嘴角不可察地抽动一下。

“我……”

她话未说完,身后却传来步履声,将她的话打断。

“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