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复实验申请(宓煦卿的科研式恋爱)
宓煦卿盯着崔熵衡胸口自己刚写下的“重复实验申请:立刻”,突然皱眉:“等等,我们还没控制变量——”
崔熵衡直接把他抱上实验台,量子计算机的散热风扇嗡鸣着抗议。
“变量1:接吻角度。”崔熵衡的指尖划过宓煦卿的颈椎曲线,在第七节棘突停住,“上次是35.5°,这次试试黄金分割角。”
宓煦卿的智能手环疯狂闪烁:
【警告】腰椎肌肉电信号超载
【建议】终止实验或降低刺激强度
他一把扯下手环扔开:“数据…干扰……”
崔熵衡低笑着咬住他耳垂:“这才叫系统性误差。”
2. 非理性数据爆发(实验室灾难现场)
三小时后,值班保安发现:量子计算机死循环运行着《恋爱动力学模拟程序》 ,白板上所有公式都被蹭成非欧几何曲面
地板上散落着: 宓煦卿的第二颗纽扣(曾装有量子追踪器) ,崔熵衡的脑电监测电极片(粘在宓煦卿腰窝上)
一张被揉皱的纸,写着:
“接吻时的氧气交换率证明——
人类完全可以靠对方呼吸存活。”
保安默默退出去,把门禁卡从“实验区”切换到“蜜月区”。
这世界是疯了吗?!
求放过。
3. 事后数据分析(严谨的恋爱报告)
宓煦卿的《接吻实验终版论文
摘要:
通过双盲对照实验验证,崔熵衡的唇温(36.7±0.3℃)能使我的前额叶功能关闭,但同时激活小脑运动皮层(p<0.0001)。
创新点:
首次发现人类接吻时存在量子隧穿式唾液交换。
致谢:
感谢崔熵衡教授提供的“教学样本”,建议列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崔熵衡的《 reviewer comments 》
作者应补充“喉结咬痕对神经编码的影响”数据(本人可提供样本)
实验重复次数不足(建议≥100次)
最终结论:
“经实证,宓煦卿的‘天然呆’实为高阶诱惑算法——其效率是传统恋爱模型的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