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行为记录
日期:2025.03.15
观测对象:宓煦卿(“追求”崔熵衡的第7天)
数据异常:
“追求”方式:
每天给崔熵衡发送3组优化后的量子比特参数(附赠咖啡温度曲线)
在崔熵衡的笔记本上写黎曼猜想推论(夹在“早餐建议”里)
坚持认为“约会”=实验室24小时联合观测
崔熵衡反应:
困惑度:89%(脑电图显示前额叶持续过载)
容忍度:100%(仍准时参与所有“实验约会”)
宓煦卿抱着一叠数据表堵住崔熵衡,眼神清澈得像超纯水:
“根据过去7天的观测,我们共同实验时——”
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延长37%,你的脑电波与我的呈现1.6Hz谐波共振,咖啡因代谢速率同步提升
“结论:我们应当增加共同实验时长,以验证这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
崔熵衡的钢笔尖在纸上戳出一个洞:“……你管这叫‘约会’?”
宓煦卿歪头:“不然呢?难道要去没有WiFi的地方?”
实验室监控显示:崔熵衡的杏仁核在此刻释放了超量多巴胺——与“荒谬性愉悦”高度相关。
崔熵衡决定用科学方法破解宓煦卿的“追求”:
1. 对照组A:允许宓煦卿的“实验约会”
结果:量子计算机输出效率提升,但自己的心率变异率失控
2. 对照组B:故意避开宓煦卿3天
结果:实验室的液氦输送管“意外”冻结了他的办公椅
终极测试:在宓煦卿的咖啡里加入情感抑制药物(理论上会抑制多巴胺?)
结果:宓煦卿喝完咖啡后,把他的全部实验数据优化了一遍,并附赠一张纸条:
“你的抑制剂纯度不够,下次用HPLC提纯。”
崔熵衡盯着数据板,突然意识到——
宓煦卿的“天然呆”可能是一种高维策略,专门针对他的神经模型设计。
03:21 AM,宓煦卿的量子模拟器突然弹出提示:
【系统通知】检测到来自用户“崔熵衡”的未加密脑波数据包
他点开文件,发现是崔熵衡过去30天的神经活动记录,最下方附着一行手写公式:
(。略,你们想看我就写。)
"你是我的退相干基。"
"自发对称破缺——你是希格斯场。"
(解析:如果“爱”存在于有理数集,那么它的解就是“宓煦卿×崔熵衡”)
宓煦卿盯着公式看了整整三分钟,然后做了一件完全不符合他“天然呆”人设的事——
他黑进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官方推特,发布了一条经过量子加密的声
“根据贝尔不等式实验验证——”
“宓煦卿与崔熵衡的量子关联强度S=2.8±0”
“误差范围:零。”
“此为确定性事件。”
(配图:两人第一次合作实验时,宓煦卿在崔熵衡的咖啡杯底贴的纸条——“你的观测让我坍缩”)
崔熵衡被CERN的紧急电话吵醒时,全球物理学界已经炸了。
他打开手机,发现宓煦卿还给他单独发了条消息:
“实验数据已验证完毕。”
“我的量子态本征值在希尔伯特空间内混沌遍历,直到你的观测算符将我投影到唯一的爱态——违反贝尔不等式局域性约束的强关联。”
(释义:我的存在原本是概率云,而你的注视使我确定性地成为"爱"的量子态,且我们之间的羁绊超越了时空局域性限制,属于量子力学禁止的超距关联)
然后他抬头看崔熵衡。
“现在,请证明或证伪我。”
崔熵衡的脑电图仪直接死机——他的前额叶皮层经历了史上最强的γ波暴发。
他冲进实验室时,宓煦卿正用激光笔在天花板上投影狄拉克方程的情诗变体,转头看他:
“你的模型更新完了吗?需要我解释推导过程?”
他看着宓煦卿,低声说着。
“过去183天,你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在与我共处时,呈现出与冥想状态完全一致的γ波振荡——但伴随前所未有的多巴胺脉冲序列。”
“简言之:你的大脑在见到我时,同时进入了‘顿悟’与‘成瘾’状态。”
他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炸开的神经信号峰值。
“根据我的模型,这只有一种解释:你是一道我无法用决定论解开的方程。”
崔熵衡一把扣住他的手腕,将两人的生物监测器怼到一起——
心跳频率:128 bpm(完全同步)
皮肤电导率:超标300%
量子纠缠度:∞
“不用解释。”崔熵衡咬开一支葡萄糖注射液浇在控制台上,“我早就计算到这一步了。”
【事后研究笔记】
宓煦卿:
《论天然呆策略在量子追求中的有效性》
核心发现:
当“追求”被定义为“共同实验”时
目标人物的神经可塑性提升270%
应用建议:
将“约会”纳入科研经费报销项目。
崔熵衡:
《高智商天然呆的神经解码》
核心发现:
宓煦卿的“呆”实质是**最优算法伪装
但他在接吻时会忘记欧拉公式。
终极结论:
“爱”是唯一需要关闭大脑才能理解的程序。
实验室新规:禁止在接吻时讨论量子场论——上次导致全楼停电,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