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煦卿站在量子计算机前,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飞速输入参数。
他的白大褂袖口微微卷起,露出手腕内侧贴着的微型生物传感器——崔熵衡强行安装的,用于实时监测他的生理状态。
“心率72,皮电反应稳定。”崔熵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冷冽得像液氮泵的嗡鸣,“你紧张了?”
宓煦卿没回头,只是轻轻敲击键盘,屏幕上跳出一行血红警告:
【警告】检测到外部意识干扰。
“不。”他微笑,“只是你的脑电波太吵。”
崔熵衡走近,手指划过宓煦卿的终端屏幕,调出一组数据——宓煦卿过去72小时的神经活动记录,精确到毫秒级。
“你的θ波在凌晨3点14分异常活跃。”他低声说,“恰好是我修改实验协议的时间。”
宓煦卿的瞳孔微微收缩,但呼吸频率纹丝不动。
“巧合。”他轻描淡写,同时暗中调整了量子比特的初始态参数——将崔熵衡的脑电特征编码进了纠缠对。
实验室的灯光暗下,只剩下量子计算机的幽蓝荧光和脑电图仪的绿色波纹。
宓煦卿躺在fMRI扫描舱内,头顶是崔熵衡组装的超导量子脑电帽,64个电极紧贴他的头皮,实时捕捉神经信号的量子扰动。
“开始。”崔熵衡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冷静得像手术刀,“第一阶段:基础意识观测。”
宓煦卿闭上眼,默念欧拉公式——e^iπ +1=0。
几乎同时,量子计算机的屏幕炸开一片混沌,纠缠态的粒子自发排列成斐波那契螺旋。
“见鬼……”崔熵衡盯着数据流,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你的思维直接影响了量子态。”
宓煦卿高傲的笑:“我说过,观测者效应是存在的。”
崔熵衡没理他,迅速调出宓煦卿的脑部实时成像——前额叶皮层的神经振荡与量子比特的退相干曲线完美同步。
“不可能……”他低喃,“这违背了局域实在论。”
宓煦卿睁开眼,透过玻璃舱看向崔熵衡:“或者,你的模型错了。”
第二阶段,崔熵衡亲自进入量子场。
他站在宓煦卿的量子计算机旁,头顶是改装后的量子-神经同步器,将他的脑电波直接耦合进量子比特的演化方程。
“准备。”宓煦卿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带着微妙的愉悦,“3、2、1——”
嗡——
实验室的磁场突然扭曲,空气中浮现出肉眼可见的量子涡旋——像被无形之手搅动的星河。
崔熵衡的脑电图仪尖啸起来,屏幕上他的神经信号突然分裂成双重波形——一组属于他,另一组……赫然是宓煦卿的脑波特征。
“你在我的大脑里……”崔熵衡的声音罕见地动摇,“植入了你的量子态?”
宓煦卿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瞳孔微微放大。
“不……”他低声说,“是你在我的量子系统里……留下了神经印记。”
两人同时沉默。
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量子纠缠度突破理论极限,系统过载。
这是。
不可逆的耦合。
断电后的实验室一片漆黑,只有应急灯的暗红光芒。
宓煦卿坐在量子计算机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节奏恰好匹配崔熵衡的脉搏频率。
崔熵衡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的数据——两人的神经-量子耦合系数高达0.93,远超任何已知量子纠缠体的记录。
“这不应该存在。”他低声说。
宓煦卿轻笑:“但数据不会说谎。”
崔熵衡突然走近,一把抓住宓煦卿的手腕,生物传感器立刻爆出警告——心率异常,皮电反应超标。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崔熵衡的声音压得很低,“如果我们的意识真的能非定域耦合……”
宓煦卿抬眼看他,嘴角勾起一丝挑衅的弧度:“那你的决定论就彻底破产了。”
崔熵衡的呼吸一滞。
然后,在黑暗与警报声中,他做了一件完全不符合神经模型预测的事——
他吻了宓煦卿。
联合实验日志(事后补记)
宓煦卿:
实验结论:
崔熵衡的神经活动能稳定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317%)
接吻时,他的前额叶皮层出现类似量子隧穿的异常激活。
后续方向:申请研究“生物量子纠缠体的情感调控机制” 。
崔熵衡:
实验结论:
宓煦卿的“量子意识”实质是神经振荡的拓扑量子场。
但我的模型无法解释为何我们的脑波会自发同步。
后续方向:订购更高级的电磁屏蔽设备,防止思维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