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接到新剧本的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叫去了拍摄现场。
她背着剧本袋,穿着剧组配的校服,坐在片场的一角,默默背着新增的几段台词。
“林音被当众质疑演技,那一场她不能哭,也不能回嘴。你要演出‘绷住’和‘崩溃’之间的那条线。”导演手里拿着热腾腾的豆浆,走过来时顺口说了一句。
“明白。”她点头,眼神专注。
周围人听得有点奇怪:一场两分钟的戏,还没什么对白,哪儿来的那么复杂情绪?
但余韵知道,这是试金石。
她在台本里做了标记,特地留意林音这段的心理线变化——从不服,到委屈,到强忍,再到某个点突然“僵住”。
演不好,就是情绪不到位。
演好了,就是角色立住了。
试拍前,导演亲自来了一遍讲戏,语气温和但认真。
“这场戏你的镜头不多,重点在面部变化,细节很重要。”他说,“不用太快,慢慢来,导演组给你时间。”
这句话一出,旁边几位演员都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
什么叫“给时间”?这是剧组对核心角色才有的待遇。
有人开始窃窃私语,也有人表面镇定,实则手指握紧了剧本。
余韵站在镜头前,深吸一口气。
灯光亮起,第一遍拍摄开始。
“Action!”
她像一块石头一样站在教室角落,听着主角对她说出“你是不是又在抢镜头”的指责。
原剧本中,这句台词只是为突出主角正义感而存在,林音本该是个背景。
但余韵没让自己真的当背景。
她把手指轻轻收紧,眼神一闪,脸部肌肉几乎不动,但嘴角抿紧的那个瞬间,把“压抑”演了出来。
等导演喊“Cut”时,片场一瞬安静。
连监视器前的摄影助理都不自觉回头看她一眼。
“再来一条!”导演没表扬,但眼神亮了。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她一遍遍试着调整眼神、呼吸节奏,连眼泪涌出的角度都算得精准。
“第五条,收!”导演终于点了点头。
余韵退到一旁,没敢放松,只是默默捏了捏手心的暖宝宝。
她知道,这还只是开始。
当天晚上,她新加的这场戏,被剪辑进了剧组官方发布的“花絮彩蛋”里。
没有宣传,没有滤镜,只是定格画面——林音站在角落里,背光中轻轻偏头,眼神淡漠而倔强。
评论区意外炸了。
【靠,这谁?】【台词都没几句,这表情太有戏了吧?】【林音这个角色我看行!】
余韵看到这条视频的时候,正泡着脚。
她的手机没放静音,震动得水都差点洒出来。
小赵在旁边刷评论,一脸激动:“姐,你这个表情包被做成动图了!我朋友圈已经有人在发了!”
她看着那段画面,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
没有人知道,她为了这个“角落里的女孩”,做了多少准备。
但现在,终于有人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