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14章 昭帝纪

第14章 昭帝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昆明池的鱼:小小的昭帝九岁继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现状。尽管武帝给他留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这个辅政团队,对于一个幼童来说,自然是惶恐最多。

更何况,给他皇位的父亲也让他的母亲离他而去。这种心绪一定是非常复杂的。】

【沉默的高祖:朕这么小的时候在干嘛呢,朕似乎连大字都尚还不识,怎会知来日自己要处理这么多诏书旨意。人的欲望和能力的确是无限拓展的。】

【昆明池的鱼:我倒是很好奇,您觉得武帝是你欣赏的后辈么?他所实现的政绩是否令您满意?】

【继续沉思的高祖:平心而论,他是非常大胆的人,这种秉性在朕看来常常会存在于开创业绩的领袖身上,譬如秦皇,譬如朕,譬如商汤周武,在一个王朝中间期的帝王一定会有一种谨慎的情绪,时常束手束脚,因为他们是继承得来的基业,若毁于一旦,心理压力极大。

在这一角度上,朕欣赏彻儿,他做到了他能开创的极限,极大的拓展了大汉的版图,造成一种变革性的威慑力。

当然他也让一个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承受了穷兵黩武的代价,户口减半,朕实在痛心。但朕总觉得终究需要这样一个时刻,古往今来终究如此,问题存在在当下,即便一时隐去,也终究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卷土重来。

彻儿为他的后继者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至于功与过,朕所说不算,朕无权为世人代言,因为朕也不是完全能问心无愧的面对身前事。

然而朕能隐约觉知到,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决策就颠覆其走向,历史有它的必然。

不知你们这个年代的史官又如何评说呢。】

【昆明池的鱼:感觉此处应有掌声。高祖大人好像轻轻松松得了史学的要义与真谛,这就是天赋怪吧w(?Д?)w,身处其中果然比旁观者有更多的敏锐的东西。】

【上林苑的骆驼:给高祖点了。说回昭帝,其实我还蛮好奇的,他是一个短寿的西汉帝王,但在治理期间的确稳扎稳打,有种让人很安心的感觉,对他的个人性格一直很好奇,感觉他会是一个乖乖的安静的学生会主席那个类型的男孩子,让人觉得超级善良温和,但是却很难走进内心世界的那种。

毕竟面对霍光、上官桀之间的纷争,他其实是一个还蛮聪明识时务的皇帝,显得有点点反差萌,就不是很单薄的那种扁平人设,而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年的感觉。】

武帝立昭帝刘弗陵为太子后,很快离开人世。

昭帝继位后,开始为亡母赵婕妤修建云陵,追尊母亲为皇太后。

始元元年,黄鹄落于建章宫太液池中。昭帝封赏燕王、广陵王和长姐鄂邑长公主。西南夷反,昭帝遣吕破胡前去镇压。秋天,长安大雨,渭桥断。八月,宗室齐孝王孙刘泽谋反,被青州刺史发觉。刘泽被伏诛。九月,金日磾亡故。闰月,昭帝派遣王平等人持节巡视各个郡国,征求贤良之士,并垂询民众可有疾苦冤情,或官府中有失职的官员等等。

【昆明池的鱼:首先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刘弗陵这个名字和武帝其他的孩子起名单字都不太一样,比如刘据、刘旦、刘胥这些。有点老来得子,地位特殊的感觉。

《汉书》文颖的注明确说过赵婕妤生下刘弗陵之前怀胎了十四个月,的确是很特殊的一个孩子。

如果就字面意思来看,弗陵二字解释起来并不难,其实就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起名方式,比如不疑啊、去病啊、弃疾啊这些,寄托了比较质朴直接的愿望,当然一个皇室的孩子直接叫弃疾是有点草率了。

所以可能武帝就给了孩子弗陵这个名字,就是“不可陵越”,不可侵犯的感觉。

所以刘弗陵应该对武帝晚年这个风雨飘摇、诸多疑窦的阶段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孩子和意志上的支撑。

也就不难理解,在失去他曾经非常喜爱、后来猜忌丛生,渐行渐远的卫太子之后,他选择了这么一个幼子,意味着单纯,意味着没有威胁,也意味着他晚年多疑之外的某些柔软的部分。】

【武库执吾人:所以这么一个小孩子对自己的君父,印象可能是非常模糊的,前面我们也提过,西汉皇子和亲母之间的关系在历代对比起来都是非常紧密的。

比起武帝这个老迈的父亲,弗陵对母亲赵婕妤应该是更加熟悉的,所以武帝去母留子这个事情对刘弗陵来说,一定是有冲击的。

我想死后追封、修建云陵,包括建园邑这些事情不太像是霍光辅政的手笔,作为武帝托孤之人,他的立场应当是尽量减少赵婕妤这个人对昭帝的影响。

所以昭帝对母亲的爱,就藏在史册间这些大手笔之中了。】

【昆明池的鱼:始元是昭帝的第一个年号。昭帝在登基之后,很快就开始笼络抬举燕王、广陵王和长公主这些宗室,为日后的叛乱和政治斗争埋下了种子。

西南夷也是的确还蛮难管的,和匈奴可以打个平手了,比起草原、高山民族,东南百越相对来说人群习性更接近,在地理环境上也没有很大的隔阂,所以相对总是稳定一些。

另外东北辽东这一块儿,其实在地理环境上和中原相比也是割裂的,有点像低海拔版本的西南夷,辽东主要以渔猎这些不够稳定的生计方式为主,倚靠谷地和因山为城建设自己的统治。

所以东北地区历史上也是相对棘手的。

然而就在这些最难驯服的地区,在地理上近乎形成了一个文化传播带,在中古历史时期,一旦中原不稳,四处奔袭,许多汉地文化反而通过这个边陲文化传播带,留存了下来。

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景观,那么肇始处,大概就是武帝、昭帝时期对边陲郡治的管理、屯田、徙人。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议题。在这么一个西南夷、河西走廊、内蒙中南、代地、辽东长距离的环境中,人群迥异、交通跋涉,如何形成这些在文化上的交流浸润的,我本人表示非常有兴趣,也欢迎大家跟我讨论。

除了边境不太平和宗室有骚动之外,昭帝还是在稳步推进自己的政治方针策略,遣人深入郡国了解民情,细看还是非常令人动容的。】

始元二年,昭帝给霍光、上官桀封侯。冬天,派遣擅长射术的战士在张掖和朔方郡屯田。

始元三年,凤凰出现在东海上。

始元四年,立上官桀孙女上官氏为皇后,大赐长公主、将军、丞相、列侯、中二千石以下及宗室等人钱帛。

始元五年,追尊皇太后父亲为顺成侯。夏阳县有男子名张延年,自称卫太子,因妄言被斩。昭帝下诏停止天下各亭养母马,停用马弩关。封皇后父亲上官安为桑乐侯。

【昆明池的鱼:哈哈哈突然想到,昭帝时期的诏书的确在文笔上大逊于武帝朝,随便挑始元五年的原文给大家分享一下:

“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

在语言和用典上显然是非常逊于之前在武帝纪中给大家分享的诏书内容,题外话,我愈发觉得可能这些诏书还真是皇帝自己撰写的,并没有太多假借中朝或者三公之手。

小弗陵写的还是相对质朴一些,而历史上有知名作为的帝王,除了众所周知的烂诗大王乾隆老师,其实无论出身如何,在文学创作上都有比较好的天赋。这一点还是蛮奇妙的。

无论是高祖的《大风歌》对吧,武帝的诏书和短辞都还是很蕴藉的,曹操就不必说了,比较少提的赵匡胤还有朱元璋其实在写诗上都有一些比较宏大,通天贯地的气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来读一读。

即便大多草莽出身,却有天然而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或许他们就是天生的号召者和政治家。】

【气运之子邦:谬赞了,但朕写的肯定比什么“虞兮虞兮奈若何”要稍微大气一些哈哈。】

【昆明池的鱼: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刘家的史官也没那么爱提项羽写过什么东西……】

【气运之子邦:不信算了。】

【飞廉馆的小僮:哈哈哈哈哈哈不过这么看,昭帝宝宝对上官桀一家真的挺好的,甚至感觉整体政治集团比霍光这边要强大不少。】

【昆明池的鱼:昭帝似乎在始元五年又开始思念钩弋夫人,追封了自己的外祖。

这一年居然还发生了卫太子还魂这种drama的事情,侧面看出刘据生前的政治影响力。即便昭帝已经稳扎稳打在霍氏和上官氏之间斡旋,且时常还利于民,却还是有人在追忆卫太子,无论是否是为叛乱找的正统噱头,还是对卫太子的叫魂,都显示出刘弗陵面对的政治环境绝对非常之复杂,依然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武库执吾人:这一年昭帝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武帝朝的一项政令。武帝时由于四处征战,十分缺马匹,所以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各个亭畜养母马以繁衍,消耗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并且还设置了一个马弩关的东西,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进出口检查站,对出关的马匹和弩机都要设置一定的标准,比如弩机重十石以上,不得出关。

而昭帝彻底给大家卸下了担子,侧面能够反映出这个时候中原马匹畜养其实是够用的,因为这个时候不是没有域外的骚动,昭帝能这么果断的还民休养,说明至少在军队用度上是足以应对外部变化的情况的。】

始元六年,昭帝开始商议罢除盐铁和酒业国家专营专卖。这一年,持节在匈奴十九年的苏武回到长安,昭帝大行封赏。秋天,正式废除酒业专营。

元凤元年,昭帝给长公主增加食邑。这一年,宗室里泗水国王离世后,没有后嗣,本要除国,但是昭帝听闻后宫有遗腹子,是地方上没有及时上报,昭帝怜惜这个孩子,立他为泗水王。

九月,长公主、燕王、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谋反。

一开始,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陈词霍光之罪,昭帝反应过来其中的问题,以后再有人说霍光不是,昭帝直接说:

“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

【昆明池的鱼:霍氏和上官氏之间其实积怨已久,但是我们细品昭帝纪,其实可以发现昭帝一直在用各种封赏来抬高和笼络上官一系,长公主和上官皇后都是自己最亲的人,皆与上官氏有关,而霍光其实在头衔封赏上较为低调。

但霍光才是那个真正与昭帝关联更紧密的人。

给上官氏荣耀,给霍光辅政实权,不得不说,这是刘弗陵非常聪明的地方。

14岁识破政治倾轧,力保霍光,这一点在后世其实有非常高的评价,已经是一个完全能独当一面的统治者。】

【气运之子邦:朕以为,保霍光一事,破上官氏燕王旦勾结,于大汉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一步,若无此举,前功尽弃或有之。】

【上林苑的骆驼:刘弗陵的确是个有魅力的君王。主要还在盐铁之议上,汉武盐铁酒业专营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但却加剧了社会分化和矛盾,刘弗陵能有魄力议论废除,足以见得他有亲政能力。

可惜在岁寿太短,政治生涯后期他始终贯彻还民以利、还民休息的政策,把西汉恢复到一个相对稳定、各得其所的状态。

如果他能多得数十年,非常好奇他与霍光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际遇,这一对也可说是师生之谊了。当幼帝长成,羽翼渐丰,政治声望和手段更加完备,霍光这个大将军又会如何面对这样一位帝王,和权力的微妙转接呢?

可惜历史不会让我们看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