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漫天堂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禁漫天堂小说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8章 武帝纪(1)

第8章 武帝纪(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昆明池的鱼:从武帝这一卷开始,别的不说,长安的地图和整个大汉的版图把读者都拉到了新视野里,这下咱们的高祖终于可以看看,以前都过的是什么苦日子了……】

【气运之子邦:没有朕节约在先,能有后面大兴土木、大动干戈的底子吗?何况朕还经常大赦天下好不好。】

【昆明池的鱼:当我没说。我只是觉得对长安城结构感兴趣的,武帝是一个关键节点,在武帝治理生涯里,的确在宫城内外,近郊远郊兴修了大量全新的工程建筑,为他的各种新奇想法服务。】

【飞廉馆的小僮:说来就来。彻儿的想法确实很多,有很奇妙,比如建造了飞廉馆,在这里督造了许多巨型建筑。】

【昆明池的鱼:哇,有新朋友,很应景哇,本直播间学习氛围终究是浓郁了起来……对!修了一堆巨型建筑来满足他对仙界的想象。】

【上林苑的骆驼:的确,他幼年七岁被封太子,应当来说是无忧无虑长到十六岁继位的年纪。家中长辈也都十分宠爱,没什么烦恼的一个孩子,这段成长期应当是武帝一路以来大半时间保持自信、内核稳定的一个基础。】

【武库执吾人:看来原生家庭确实挺重要的哈哈。】

建元元年,冬十月,武帝下诏给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命他们推举各方贤德直言的才俊。

【昆明池的鱼:武帝继位以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求贤若渴,用今天的话说,他对尸位素餐是无法容忍的。

这也造就了整个武帝朝以内高品阶的官员“下课”节奏非常快,经常是丞相、御史当不了多久就要“让贤”了。当然这里面每一次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来领导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

(建元元年)春三月,颁布三铢钱。

【昆明池的鱼:没什么特别要提的,但我觉得是个考点,不妨我们在本卷好好梳理一下武帝朝的几次币制改革,然后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去看《中国货币史》了。】

(建元元年)五月,修山川之祠,赦免了七国之乱时吴国楚国起事的人的妻子与孩子。七月,商议立明堂。

【昆明池的鱼:武帝朝绝对可称得上是祭祀达到巅峰的时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包括山川、五帝、天地等等。

这种皇帝亲自离京祭祀的行为在武帝的一生中频次实在太高,一直延续到他离世之前,孜孜不倦,这个时候的汉朝不得不说进入了一种颇为神秘的时代,这主要是由于“长生”作为一种信仰太过具有吸引力而直接导致的。

一个领导首先要体力好,才能适应这疯狂出差的行程。武帝自然也是某种维度上的天选之子了。】

(建元三年)黄河溃决,民不聊生,到了吃人的地步。在长安城北面西端做便门桥。

【昆明池的鱼:其实很多影视作品都想把黄河治水作为剧情的强冲突,黄河水文也有它的一部历史,西汉这时候人丁尚还不算井喷期,但已经有比较严重的水患问题了。】

【飞廉馆的小僮:这个时候武帝已经开始给自己修茂陵,且设置了陵邑,他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修了一座桥,将长安城和茂陵连接起来。

这个桥就是便门桥,跨过的水域就是渭水。

这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值得细察的事情,我们知道直到东汉开国其实刘秀才将陵墓祭祀和宗庙祭祀这两个东西分隔的很开,为的可能是回避东汉“刘”氏正统问题。这一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礼制史、美术史领域的一些讨论。

因为老去宗庙祭祀的话,就总是不得不面对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世系上的矛盾,所以导致东汉的墓祭由上层至下层,十分流行。

光武帝脑子还是很聪明的,既然去宗庙总是有点尴尬,那咱们不若直接去祖宗陵墓前祭祀好了,这种时候开始,陵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祭祀中心。

但是这种思路的发轫期,现在看来,武帝修一座桥就很微妙了,把长安城和自己的陵墓链接的如此紧密,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对自我为中心的强调。

但这并不代表武帝削弱了祖宗之法,其实他是双管齐下,所以我们才能在后世的描绘里看到一个色彩很鲜明的皇帝,主要还是因为他可能比文景二位更具有属于帝王的自我意识。】

(建元五年)颁布半两钱,废除三铢钱。

【昆明池的鱼:都记好笔记哈,半两钱作为考点已经来咯。】

(元光元年)当时还是卫尉的李广封为骁骑将军屯戍在云中,中尉程不识封为车骑将军屯戍在燕门。夏四月,恢复七国之乱中各国宗室的籍册。

【气运之子邦:这是封将军不要钱啊,咋这么能封。】

【昆明池的鱼:哈哈哈哈哈哈,我学习这段的时候也觉得,为了解决匈奴问题,未免封了太多将军。

其实这些将军主要也都是虚衔,在战时领兵有效,主要还得看朝廷给这些将军个人头上分了多少兵,才能看出地位。】

【上林苑的骆驼:不过武帝还是很有政治手段的,才刚继位不久,这么年轻的一个阶段,就把宗室的遗留问题进展解决起来,把他爸留下的烂摊子用怀柔政策解决了不少。可以说是帝王之气初步展露。】

【武库执吾人:的确,自古都是中朝定有制衡力量,宗室、外戚、相权、宦官,总有一处冒头的,压得了这一处,彼处定然生事。

后来明代其实是想彻底解决这所有的问题,一口吃个大胖子,充分达到集权,好像效果也没有很好。】

(元光元年)五月,武帝下诏,求贤良做对策,允诺会一一观之。董仲舒、公孙弘上书。

【昆明池的鱼:这时候武帝刚刚二十出头,倒是做事很稳健,这篇诏书也是相当感人有水平,大家可以翻翻原文。】

【气运之子邦:不错,重孙子有点东西呀,甚慰朕心。】

【昆明池的鱼:不过能够准确的选择儒学五经作为国策国法,说明此时武帝有自己比较独立的思考了,汉朝此时的确需要一套比较完备的礼法规矩来完成由上至下的渗透和影响,达到稳住大局的目的。

开国数十年间的北方民族内侵、七国之乱等等纷乱已经让社会面对统治感到有疑虑,此时罢黜黄老,采用儒经□□,还是非常明智的。】

(元光二年)冬十月,武帝到雍县,第一次祭祀远古五帝。春,下诏书否定和亲计,鼓动出兵伐匈奴以反抗其侵扰。

然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卫尉李广、太仆公孙贺、大行王恢、中大夫李息一共率领三十万日屯戍在马邑谷,准备诱单于进谷再袭击,结果被察觉,兵将在外半年,没有战果,王恢因为主张攻打匈奴却没有进一步追击,获罪而死。

【昆明池的鱼:战争是残酷的,但背后的政治更加残酷。】

【武库执吾人:对王恢来说,他明明是那个献计支持武帝伐北的追随者,仍然要承担战争失利的后果,可以说,在职场上,仍然是一个唯结果论的生态。

只是在古代,策动军队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三十万人马代表三十万人背后的家庭、朝廷积累的兵马粮草,若无战果,终究是要有人出面为此付出代价。

武帝所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并不为过。】

(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夏五月,黄河在濮阳溃决,武帝发兵十万抢险救水患。

在长安城西,修建龙渊宫。

【昆明池的鱼:其实还挺有意思。龙渊宫的修建应该还是和此次黄河水患有关的,只是关于龙渊宫的选址和是否有此地等问题,自注疏以来已经是众说纷纭。】

【飞廉馆的小僮:服虔注曰“宫在长安西,做铜飞龙,故以冠名也”,大抵如是吧,只是注释里也有提到茂陵边龙渊庙,以及龙渊之水浇筑刀剑十分尖利等传说。

若取潜龙在渊之意,可能武帝仍旧是希望借用龙渊之名,对黄河起镇压之意,水患早日平息为冀。】

【武库执吾人:不过我还是关注到铜这种材质在武帝营建宫室建筑时的重要性,武帝的离宫别馆,通常都有这么一例铜制品,若依后来的飞廉馆之制度,可能这里的飞龙,又是那种巨型的逼真塑像。

可见武帝时的造物观,并不求象形,而是莫名有一种巨物追求,对特别宏大的东西十分热衷,换句话说就是用豪奢的方式自证心诚。】

(元光五年)夏天,征发巴蜀地人开凿南夷道,征发戍卒万人设置雁门关以抵抗匈奴寇边。

秋七月,皇后陈阿娇被废,这一年武帝也才不到三十岁。

【昆明池的鱼:完全是精力很旺盛的一位帝王,武帝朝对西南夷的徐徐图之自此有迹象,交通要道、适应西南夷地理环境的人与作战方式,完善这些此前没有经营过的部分,都一步一步展露其企图心和开拓能力。

【气运之子邦:这么快就废后了?老刘家第一名啊,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其实朕……】

【上林苑的骆驼:那您还是别讲了吧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