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顾梓聿的身影越走越近,林亦凡低声说:“他快来了,我按着,你先进去。”
“行。”田元元自然地先走进了电梯,掏出手机就点开了新闻APP,一目十行地浏览着,状若无事。
小跑过来的顾梓聿神采飞扬,完全看不出才刚熬了个大夜:黑发因奔跑而轻轻飞起,发梢自然地卷出柔顺的弧度。他抬头的瞬间,正好和林亦凡四目相对,那双漂亮的眼睛里,虽然带了点红血丝,依然是光芒四射、耀眼如星。
对视的瞬间,林亦凡的脑子里乱炸了一下。
他在顾梓聿眼里看到的全是势在必得,他那白皙莹润的脸上,隐藏不住的是少年锋利的锐气。
今天是会议的第三天,也是决胜的最后一战,顾梓聿凭何如此自信?
林亦凡想:昨天的局势下,自己明明应该是稳操胜券的。顾梓聿就算临时又组了一个集团,他也不过是个新手,加上他那个 bloc 里都是没有充分准备的代表,这群人应该很难写出高质量的决议草案。昨天,他们的国家集团一马当先,首先提交了决议草案 1.1 版本,他才是那个早早站稳脚跟的人。
都说“两军相逢勇者胜”,但不知为什么,林亦凡的勇气却有分崩离析的趋势。
“看起来挺精神的嘛,”林亦凡压低声音,试探似地问,“昨晚休息得不错?”
顾梓聿隐隐觉得这话听上去有那么点不对劲,但他没有多想,顺口答了句:“嗯,还行。”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电梯,加上田元元,电梯里的气氛说不上剑拔弩张,但却另有一番尴尬。
田元元像是完全不知两个男生之间的暗流涌动,笑吟吟地问顾梓聿:“你昨天晚上有没有去 Global Village?还有,募捐晚会去吗?”
林亦凡也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像是和顾梓聿之间从没有过龌龊,乐呵呵地听他回答。
顾梓聿原本有心离这两位远一点,省得又被卷进什么不知所谓的情感战场,被战火波及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但此刻,看着林亦凡那副惺惺作态的假笑模样,他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倔劲儿——
他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忍?本来就是林亦凡心眼小,为了点莫须有的事情为难他,为什么自己连正常的同学交往还要看他眼色?
既然都是演戏,那就看看谁更能恶心谁!
于是顾梓聿对田元元摆出一副比之前热情十分的面孔,有意凑趣,语气轻快:“我昨天忙着写草案,没去参加 Global Village,学姐你去了吗?好玩吗?”
田元元微微一挑眉。
以往的她俩之间的交谈,顾梓聿一向是有问才有答,从不主动开口,这样被动的模式她早已习惯,今天顾梓聿可是头一遭这样热情。
她把这俩男生私底下的火花四溅看在眼里,忍住不偷笑,尽量自然地回答道:“还挺有意思的,每个国家都有摊位,大家穿着自己国家的特色服装,分享点有特色的食物啊、手工艺品啊之类的。我们华纳帝国的摊位超级大,昨晚帝大的莫骁天莫大神也在那里,哦可能你不认识,他是…”
“莫大神我知道,是模联圈子里的大佬,开幕那天若钦学姐介绍过。”
林亦凡看着顾梓聿接过话头,两人就在他面前就聊得热火朝天,视他为无物,有种被晾在一边的强烈羞辱感。他本想装作无所谓,却发现两人你来我往,聊得越来越热络,完全把他当空气,他咬了咬牙,心里的邪火开始抑制不住地燃烧起来。
但电梯间的早高峰没给他发脾气的机会,电梯门一开一合,每层都有人进来,很快电梯就挤满了。林亦凡被人群挤得和田顾两人分开,他不得不靠边站着,被迫闻着他身边一个小哥身体清新剂的味道,胃内一阵翻涌。
而他一抬眼,就看到顾梓聿正撑着双手抵住电梯壁,身体微弓着,替田元元隔出一个不受拥挤的小空间。姿势含蓄,却暧昧得让人牙痒。
林亦凡攥紧拳头,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
顾梓聿,他是故意的!
可顾梓聿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电梯门一开,他就若无其事地收回了手,轻快地和二人道别,随后快步追上前面一个认识的代表,连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林亦凡。
田元元站在电梯口,目送顾梓聿的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他走得潇洒,毫不留恋。
“啧。”她轻轻弹了一下手机壳,侧头看了眼身边的林亦凡。
有点意思:她从来没见过林亦凡这么狼狈的样子,脸色铁青,呼吸不稳,显然是被刚才那一幕逼到了情绪临界点。
“怎么了,气性这么大。”田元元凉凉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调侃。
林亦凡没接话,牙关咬得死紧。他当然知道顾梓聿是在故意挑衅,而更让他恼怒的,是自己居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顾梓聿那番“表演”击穿了防线。
“你该不会……”田元元眼角瞥了他一下,开玩笑地逗了他一句,“怕他赢你?”
林亦凡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终于开口,声音很冷:“他?赢我?你也太看得起他了。”
“是吗?”她笑着摊摊手,“那你刚才气成那样,是怕他赢不了你?”
“你到底站哪边?”林亦凡盯着她,冷声问。
田元元眨了眨眼,像听见了什么好笑的问题,“我哪边都不站,我只想看看,你们两个,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她说这话时,语气温柔得几乎像撒娇。
“田元元,你别太过分。”林亦凡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心头的邪火,“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特别?什么时候你开始对他那么上心?”
话一出口,林亦凡就后悔了。
田元元笑容一下消失,语气瞬间冷下来:“你发什么神经,你们俩之间闹矛盾就自己解决,别什么事都扯上我。”
说完,她提着包径自走了,脚步飞快。林亦凡站在原地,懊恼地盯着她的背影,但碍于面子,终究没追上去。
顾梓聿照例在那家熟悉的面包店买了早餐——这是他光顾的第四天。今天他选的是鸡肉三明治配蓝莓酸奶。果然是他想要的,鸡肉块分量十足、生菜和西红柿新鲜清爽、中间夹的玉米片酥脆可口,无可挑剔。饥饿的胃被美味的早餐抚慰,顾梓聿想起刚才林亦凡被他怄得发白的脸色,心情格外舒畅。
空无一人的会场里,夏浓早早地就到了,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审阅着顾梓聿提交的决议草案 1.3。按流程,决议草案需要主席团审核格式和语法,审批通过才能印发全场,再由代表们进行深入地讨论。
夏浓原本只是例行快速地浏览一遍,看着看着,却不自觉地放慢了阅读速度,认真地一字一句地看下去:这不是她收到的第一份草案,却是迄今为止质量最好的一份。
决议草案(Draft Resolution)与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和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相联系。顾名思义,立场文件是对本国立场的阐述,工作文件相当于会议笔记,而决议草案则是在工作文件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相关议题的解决方案。
决议草案是模联会议中最重要的文件,在遣词、结构等方面有着最严格的要求。夏浓先是扫过草案1.3 的序言性条款 (Perambulatory Clauses),检查了一遍:嗯,每一条条款都做到了以动名词形式开头,下加下划线,以逗号分隔,格式完美。
大多数新手在序言性条款中会堆砌冗词,宁可繁复也不敢省略,尽管啰嗦,却至少能保证不出差错。相比之下,顾梓聿提交的这份草案序言性条款十分精简,句句切题,既不冗余,也不生硬。
夏浓饶有兴趣地继续往下看,序言性条款结束后就该是行动性条款 (Operative Clauses) 了。
“Recognizing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continue to be taken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后接的行动性条款中,每一条条款都以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开头,以斜体标记,以分号结束,而最后一条条款则是以句号收尾,毫无瑕疵。
夏浓还记得顾梓聿前一天交上来的那份工作文件,那篇质量也很高,但由于工作文件对格式没有要求,因此她现在才发现顾梓聿优秀的文件写作功底。
这份草案行文精炼清晰,逻辑完整,体现了起草国代表良好的语言运用与政策理解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草案的政治影响力。夏浓印象中,像顾梓聿这样来自非母语国家的学生,极少有人能写出如此成熟的草案。
这文件写作加上现场发言的水平,都不像是一个从未参加过会议的新人的表现啊。夏浓想着,有点惋惜:要是她能在会议之前就对顾梓聿的能力有了解,一定会分配一个更有话语权的大国给顾梓聿,也许,他能掀起更大的波澜。
唯一遗憾的是,这份草案提交得太晚了。
委员会按照草案提交的次序讨论和表决,顾梓聿提交的这份排位第三,一旦之前的草案通过了表决,会议就结束了。
幸而,顾梓聿并非没有筹码。
夏浓刚看到这份草案的时候,就发现这份草案附议国(Signatory)的数量比自己想象的多得多。
附议国不参与文件的起草,只是认为该文件有讨论的价值,所以签上自己的名字。决议草案需要一定数量的附议国才能被主席团通过,很多时候,它们只是被用来“凑数”,但给草案 1.3 签字的附议国居然横跨了两个不同的国家集团——没错,这份文件的附议国除了顾梓聿所在的国家集团,还有来自康拉德代表团的国家集团的部分代表。
显然,顾梓聿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超越集团壁垒。更令人惊讶的是,如今会场的形式就是三分天下了,而他的草案附议国数量居然接近与会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
夏浓翻出自己的笔记本,在“Polynesia”名字旁,原本写着的那一行“P+”后,又加上了“C+”:
“Coalition Leader”。组织力突出,有结盟趋势。
其实顾梓聿的运气很好:这个会场是少见的单代表制,两个议题并行。许多代表由于准备不足,只聚焦于其中一个议题,就像阿勒芒德的代表亨利,一旦“赌错”,便难以在会议期间及时补上进度,只能游离在会议之外,失去了主动权。
这种代表,即使个人能力不俗,也只能退居“观望者”角色。对他们来说,如果能有一个帮助他们实现和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联盟,他们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加入的。
而顾梓聿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他提供了清晰、可执行的方案,对于那些缺乏方案、却急于表达立场的代表来说,他无疑是最稳妥的依靠。
会议开始,在正常的点名流程后,三份决议草案都通过了审核,印发全场。
首先开始讨论的,自然是第一份被提交的、由林亦凡领导起草的决议草案1.1。林亦凡带领起草国代表简要介绍了内容,逻辑清晰、措辞得体,现场也无人提出明显异议。
一切看似顺利。
夏浓例行公事地提问:“请问有任何国家对决议草案1.1提出动议或问题吗?”
这本是个走过场的提问,林亦凡没觉得有任何的威胁性。他顺着夏浓的提问环视了一下全场,十足自信,心里已有预判——这份草案的通过几乎板上钉钉。
但这自信却在看到顾梓聿举起国家牌的一瞬间破灭。他脑中警铃大作,看着顾梓聿带着胸有成竹的笑容,说道:
“珀利尼西亚代表提出动议,‘不采取行动’!”
会场顿时一静。
“‘不采取行动’?”有代表低声重复,语气中满是疑惑与惊讶。
林亦凡如遭雷击。他脑中轰地炸开一片空白,几秒之后才想起这条尘封的规则。
议事规则第65条第二款明确规定:“针对一项建议提出不采取行动的建议,对于该项建议本身享有优先权。”
用通俗的话解释,如果 A 提出一项决议草案,B 提出“不采取行动”的动议,那么大会将先对该项动议进行表决。一旦通过,该建议案将被直接弃置,连讨论和修改的机会都没有,这份决议草案也将直接流产。
规则就在那里,但说实话,很少有代表会去把这些繁杂的议事规则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翻一遍。至少,林